武汉,对四个新城区,真的是一视同仁吗?

文章导读:
本文主要想说明如下观点:
  1. 15年前的武汉规划里,江夏和新洲面积很大;
  2. 未来15年里,蔡甸、黄陂和汉南增加了很多可建设区;
  3. 武汉对4个新城区一视同仁,总的允许城市建设区域都差不多;

01

十五年前,阳逻和纸坊很受重视

有句谚语,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变化无常,小编深以为然,从武汉的发展来看,过去20年看江南地区风光无限,未来的20年里,武汉江北地区或许将再拾辉煌。
看一个地方是否有前途,不能拘泥于眼前的小恩小惠,需要找出趋势,看大武汉未来的布局究竟如何,所以小编很喜欢研究武汉的规划,因为从规划的变迁中,大致可以看出武汉发展思路的变化。
从现状来看,江夏区的城建在几个新城区里相对来说发展最好(起码在融城上进步最快),这全部是光谷的功劳吗?我看未必,光谷从诞生之初就主要往东面发展,江夏融城之所以搞得好,或许在15年前就早已注定。

▲江夏文化大道

昨天看到一幅2006-2020年武汉土地规划图,很有意思,这张图上规划了几个新城区在2020年之前可以建设的面积,从图上看,江夏的纸坊、庙山藏龙岛和大桥新区都合为一体,和武昌洪山区完美融合,而其他几个区,蔡甸和汉阳之间,黄陂、新洲和汉口之间都还有大片空地不让开发。
15年前的规划中,蔡甸街、前川街和邾城街,这几个“县城”都孤零零的地远离三环,只有纸坊可以和和三环无缝连接(汉南的纱帽更悲催,直接标记为基本农田)
规划很重要,一个地区如果当时没有挤进规划里,后面再想开发难度很大,但规划也不可全信,外界环境变化很快,很多时候规划往往落后于变化,需要及时更改。
上图是武汉土地利用分区规划(2006-2020),今天已经是2021年了,是时候检视当年的规划实现情况如何了。
这需要对比最新的卫星地图看看。
对比来看,武汉的几个新城区的城市建设基本按规划的用地范围发展,江夏城市建成区已经和武昌洪山连在了一起,但蔡甸和黄陂的城市建成区都还没有达到规划的要求(黄陂横店开发速度不够快,蔡甸的中法生态城也耽搁了很多年),至于新洲,当初阳逻规划得和武汉经开以及光谷的面积一样大,15年后再看,光谷和经开的建成区早已超过阳逻许多倍,回首15年前,各位是不是不胜唏嘘呢。
20年前,阳逻曾经被寄予厚望(武汉的浦东),武汉曾计划打造阳逻、沌口和光谷三足鼎立,撑起大武汉的发展,但形势往往比人强啊。
简单说,15年前,武汉新城区中,重点发展的是江夏和新洲(小编个人理解,欢迎各位批评)

▲新洲阳逻

02

未来15年,黄陂可以建设的面积扩大了不少

未来15年的武汉新城区规划

未来的15年里,将是蔡甸、汉南和黄陂大发展的开始。
下图为武汉最新的规划示意图,从图上来看,蔡甸、黄陂和汉南的城市允许建设范围都有很大增加,具体如下:
  • 蔡甸区:蔡甸街和汉阳区之间 ,沿着新天大道(原汉阳大道)两侧都允许发展;
  • 黄陂区:大幅增加了前川街道的允许建设面积,前川南部扩展到绕城高速以内,和横店咫尺之间(武湖和三里桥能否大开发,取决于长江新区是否会被批准)。
  • 汉南区:纱帽和军山的面积扩大了许多,未来将和沌口地区亲密连接。
至于江夏和新洲,由于15年前的规划已经给了许多发展空间,接下来的15年里其增加的面积相对就不算很多了。
  • 江夏区:未来将开发五里界和山坡街道(山坡街道能否开发取决于武汉第二机场何时落地)
  • 新洲区:邾城允许往西越过举水河发展,增加了双柳沿江的狭长区域,(仓埠和黄陂的三里桥一样,也取决于长江新区)

03

武汉,对新城区真的是一视同仁,只是发展有先后

小编仔细研究了新旧规划图,发现武汉市对4个新城区基本是一碗水端平,上图中,黄陂也好,江夏也罢,允许的城市建成区面积都是差不多的,蔡甸因为人口的关系,允许城市建成区面积略微小点,黄陂新洲和江夏东西湖都差不多,黄陂的盘龙城+汉口北+横店的面积=江夏的纸坊+庙山+藏龙岛=新洲的阳逻+双柳,黄陂的前川=江夏的山坡+五里界,总面积都在100-200平方公里之间。
过去15年,江夏发展的相对较快,北部已开发完了,接下来的15年,江夏就如同武汉三环内看着四环内发展一样,也只有看着蔡甸,黄陂和新洲这些落后地区大力发展了。
小编希望,5-10年后,武汉的这四个新城区的GDP都能突破1800亿(高吗?还好吧,也就是今年长沙县的水平),城区建设能赶上深圳龙岗中心城的水平,如此的话,武汉将坐稳1.5线的位置。
▼下图为2019年,深圳龙岗区“县城”-龙岗中心城的景色(距离深圳罗湖有30多公里远,比黄陂前川到武汉三环远多了),5-10年后,武汉的几个郊区县城能赶得上吗?
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