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法
中文名执笔法方 式双苞 单苞 回腕 撮管 握管 搦管定 义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方法传承人钟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目录1基本内容2五指执笔法3枕腕、悬腕与悬肘4执笔的高低与松紧1基本内容编辑 执笔法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唐陆希声所传的五字法。"�L"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2五指执笔法编辑“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见图2)。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3枕腕、悬腕与悬肘编辑枕腕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在桌面上或枕*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碗来书写。悬腕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Zhou,上臂与前臂相连的、突出且可活动的部位)臂仍*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悬肘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悬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月。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清代有个书法家,他就因没能过悬肘关,写毛笔字时手腕总是枕江在桌面上,写大字没法进行,于是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结成绳圈,将执笔的手套在圈里书写。可见不能悬肘是件很麻烦事。4执笔的高低与松紧编辑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执得高,手执在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林散之先生写草书仍然低执笔,他并不依赖手指的拨动以求得草书结体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追求笔画的沉着痛快。初学者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心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写毛笔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古人曰:“执笔无定法”,对于画画来说对执笔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书法上要求高点。大家有看过电视,春秋时期,那时候是没有凳子坐的,平时都是盘腿坐在地上的,在写字的时候都是双腿跪坐着的。这时的执笔方法都是用“三指执笔法”写字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凳子的出现,改变了古人的生活方式,执笔方法也发展为“五指执笔法”。现在的人主要都是用五指执笔之法。大拇指的第一节内侧按住笔杆,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第一节跟第二节的关节处压住笔杆。中指紧靠着食指并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顶住笔杆。小指靠着无名指,起到辅助的作用。五指执笔法其实也有利于中锋用笔的,有时间也跟大家说下如何用运笔、运腕,这些以后再谈。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是苏东坡说的。需无定法但是要指实,手虚。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五指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使之松紧适度。所说的紧也不要过于用力,这样会使线条沉闷、死板、无变化的。力量要用在笔尖上,执笔要松紧活用,重按轻提。掌虚,就是说执笔的手掌要空心掌,掌心能放一个鸡蛋进去。有人教孩子执笔,放一个鸡蛋在手心,使其目的能领悟掌虚。要求指实掌虚外,执笔也有高低,有人写字喜欢执的很高,也有人执笔很低,手指几乎碰到笔肚。执笔高低也有误区所在,“有人认为执笔高画的范围广,用笔灵活,执笔底就是适应画小品画不适用画大张画。”其实画画写字的范围不是只靠手指来控制的,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只是靠手指来画的东西就不够“活”。执笔太高作画辛苦,用起来也很“飘”难以控制,不能得心应手。古人说的“1寸之笔”就是说不能执笔太高,最好约为一寸的位置。以上所说仅是一般规律,并不是不变之法则。作画者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