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辨义
俗语辨义
日前读微帖——《中国人迟早被中国话玩晕》,感觉有趣,感觉作者有才!他把意思对立(或曰“相反”)的五十组“俗话”汇编在一起,反映出“话为我所用,咋说咋有理”的实情;同时,也反映出汉语表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通观全篇,总体印象不错;仔细推敲,似觉仍有不妥。本文想挑几句出来作点辨析:
1、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意思是:对周边有保护作用的东西不要去伤害。因为兔子若吃了窝边草,自身就暴露了,就不安全了,所以它不吃窝边草。同理,人也要不伤害跟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若伤害了他们,自己就孤立了。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是:由于某种条件优势,而比别人先得到好处或利益。细想之,这两个俗语虽都说到“近”(离兔“近”的草和离水“近”的楼),但它们的意思并不对立。
2、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账”。
——“买卖不成仁义在”的意思是:双方的生意虽未做成,但并不因此而产生隔阂,一般的情谊还是在那里的。而“亲兄弟,明算账”的意思是:尽管是一母所生的亲骨肉,但账要算在明处,不要让对方心存疑虑。前一句说的是“不因交易不成而伤了和气”,后一句说的是“即使关系再亲密,账目也要清清楚楚”。所以,这两句的意思也不构成对立。
3、俗话说“量小非君子”;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的意思是:“心胸狭窄的人算不上正人君子”。“无毒不大夫”的意思是:“对人不用毒辣的手段就称不上大丈夫”。很显然,这两句构不成意义的对立。前一句,还能说得过去;后一句,只有那些心肠狠毒的人才会赞成。我倒听到过另一种说法:“无度不丈夫”,意思是“人如果没度量的话,就称不上大丈夫了”。若他写的是我听到的这一句,那与上一句的意思就是相近而非相反了。
4、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不深入到最凶险的地方去,就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強调的是敢于探险,敢于实践。而“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意思是:“危险的地方不要去沾。”但这句俗语在流传中,意思发生了转化,它一般是指:一个人很高傲,很狂妄,别人提点意见,说他一句不是,他就会暴跳如雷,不依不饶。所以,这两句俗语,严格地讲,意思也不构成对立。
5、俗话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两句都用了比喻的说法,前一句的“跌倒”和后一句的“失足”都是喻指人犯了错误或把事情弄糟了。但前一句是说:“在哪里犯了错误就在哪里改正错误”或“在哪里把事情办砸了,仍在那里把事情办成功”。而后一句是说“犯了错误或把事情办砸了,将带来长时间甚至是一生的遗憾。这后一句并没有说对错误不改正,对办砸的事不重新再做。所以说,这两句的意思也不构成对立。
以上所选的五句,在原文中的题号分别是:2、10、34、41、45,也就是说,我认为原文的第2、第10、第34、第41、和第45句是不够妥当的。提出来与原文作者商榷。
俗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因而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和传承。日常交往或写作中运用俗语,不仅通俗易懂易于接受,而且平添一种风趣,让气氛活跃、心情愉悦。当然,我们在运用中需细心谨慎,像《中国人迟早被中国话玩晕》这样的微帖,是属于“语意归类”性质的文章,它涉及俗语的“近义、反义”等内容。这就比在特定语境中运用一两个俗语,要求要高得多。因而我建议:发这种知识性的微帖一定要仔细再仔细,帖中的知识要经得起推敲。
20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