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话羊汤

国人吃羊肉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东汉名著《说文》曰:“羡,食欲也。”因羊肉味鲜美,引起人们的食欲。到了宋朝,上至北宋太祖赵匡胤,下到南宋名将韩世忠都对吃羊肉有很大的偏好。
由于元代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所以当时宫廷太医忽思慧所写的《饮膳正要》中,记录的元代食谱中,含有羊肉的菜占了80%。在清朝时期,羊肉的吃法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从乾隆爷下江南的饮食档案来看,最著名的当属清朝宫廷的108道羊肉大宴了。
说起羊肉,就像蔡澜说的,羊肉是种非常有个性的美食,喜欢吃羊肉的人就特别喜欢,不喜欢吃羊肉的就一点也不碰。蔡澜老先生把自己说成是“羊痴”,可见他对羊肉的喜欢之情了。
说起羊汤,每一个地道的山东人会如数家珍般地给你说道单县羊汤、滕州羊汤、山亭羊汤、莱芜羊汤;再小一点的范围来说,有滕州的木石羊汤、枣庄山亭区的西集羊汤、鲁寨羊汤、党山羊汤、东郭羊汤等等。
你如果到了这几个地方,随便到街面看看,就会发现到处是挂着羊汤招牌的羊汤馆,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羊汤的气息和味道,每一个羊汤馆里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那是一种氤氲着历史和厚重底蕴的美食文化的体现。
如果到了滕州,有朋友如果说要请人吃饭,一般不直接说请你吃饭,而是说请你喝羊肉汤。喝羊肉汤,几乎成了滕州人吃饭的代名词。
滕州是属于鲁南地区平原与丘陵的结合地带,其东部山区出产的羊是地道的青山羊,养羊的历史悠久。以野草、树枝叶、小麦玉米的秸秆为食,而且是散养,放羊均是漫山遍野任其自然,是标准的绿色食品。
滕州的羊肉汤都是选用的两年以上的青山羊,青山羊是鲁西南特有的一个品种,这种山羊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部、唇、角、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故称为青山羊。青山羊公母羊均有角,有须,有髯,体格小,结构匀称,又叫“狗羊子”。青山羊被毛由黑白两种纤维组成,外观呈青色,所产皮毛品质上乘。
滕州羊汤熬制方法,先是把羊大骨放入不加任何佐料的大锅中,熬制两个小时后,再把切成大块的羊肉或羊下水再放入锅中,慢火轻熬。这样熬做出来的羊肉汤,白白的浓汤夹杂浓浓的肉香,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
这样熬制出来的第一锅汤称为“老汤”。以老汤做底汤,此后每一次熬制羊汤,老汤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老汤煮出来的羊肉,才有味道。
羊肉煮好后,捞起来沥干,把羊肉切成薄薄的片放在一边备用。有客人来要羊汤,把切好的羊肉放进碗,老板用长长的勺子从滚开的羊汤锅里舀起一勺白白的羊汤一冲,再把准备好的香菜、蒜末、姜末撒在羊汤上面,食客夹一块羊肉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里都是羊肉是浓香,品尝一口羊汤,那味道暖暖的,热热的,羊汤下肚,让人有沐浴春风的感觉,飘飘然有凌云之意,悠悠然有欲仙之美。
大锅里熬制的羊汤是清汤,不加任何佐料,客人喝羊汤时,辅料有细盐、辣椒油、老醋、蒜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添加。
滕州人喝羊肉汤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几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羊汤文化体系。讲究非常多,平常喝羊汤外,又分寒、伏进补喝。寒为最冷的“三九”天喝,从冬至之日起,在“一九”、“二九”、“三九”时喝羊肉汤。
据说,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所以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气血循环不良的状况。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即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滕州人在“三伏天”喝羊肉汤也是一种习俗了,简称为喝伏羊。中医讲:治病要在“三九”或“三伏”。人要滋补也应在冷和热两个极端进行。所以,在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大暑、处暑喝羊肉汤,实际上是对身体进补。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肉汤,掺入的辣椒油、醋喝进肚子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六腑的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身体健康。
受到滕州的影响,邹城县城的羊汤馆,在“三伏”这个节气的日子,喝羊汤的人爆满,如果不提前预约,想喝羊汤都排不上号。
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性温味甘,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身;可正气驱邪,治胃寒怕热,补元阳,宜气血;对寒暑侵袭、冷热不均、四肢无力、产后虚弱有齐效。故传统中医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论。
从营养学上讲,羊肉汤极富营养,利于吸收,羊肉在中国医学上属温性,适于一年四季进补。所以在滕州,羊肉汤还有给婴儿“灌肠子”的民俗。
婴儿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就要开始给宝宝增添辅食了,在此之前,民间经常用羊肉汤给宝宝灌灌肠子,用温性的羊肉汤润润肠胃,让宝宝的肠胃开始适应食物,接受食物、吸收食物。
如今,滕州羊汤又有了新的吃法,叫“羊肉泡粥”。这是一种最近一两年刚时兴的早点,主食是刚出锅的油饼。粥是我们平常早点所喝的粥,用小米、大米、豆汁混合熬制,喝起来有一种小米的清香。
羊肉被切成薄薄的片,是盛在小盘子中,刚出锅的,飘着浓浓的肉香。把羊肉泡在粥里这个吃法,实在有些新鲜,听起来有些夸张和惊讶,没有吃过的朋友,是体会不到其中的美妙味道的。
从滕州往西一百余公里,就到了山东单县,那里是有着“中华第一汤”美誉的全国著名的“单县羊肉汤”所在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被收入“中华名食谱”。
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历史。据当地《单县风物》志载:“1809年初,单县人徐桂立、曹西胜、朱克勋三人开设“三义和汤馆”,后三家分开。由于徐桂立制作精细,不断改进提高,一时间风靡全城,在竞争中占了上风,远近驰名,被公认为单县羊肉汤的正宗。
单县羊肉汤选料和烧制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三年龄青山羊为主要原料,尤以单县黄河故道和大沙河两岸的羊为佳。
主要制作过程是先将50斤水添入锅内,烧响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垫底,再放入25—30斤鲜羊肉和羊杂(羊杂下锅前分别用开水氽一下),然后用大火烧开,用竹编勺撇去血沫,再加冷水10斤,开锅后再用3斤羊油覆盖在羊肉上面,尔后将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陈皮、杏仁等佐料下锅,再熬制40—60分钟即可。盛碗时加少许香油、桂子、丁香面、香菜、蒜苗沫即可食用。
单县羊肉汤名目繁多,品种各异,真可谓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天花汤健脑明目,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食用;口条汤壮身补血,最宜病愈大补;肚丝汤可细嚼慢饮,眼窝汤肉烂如泥,奶渣汤沙苏带甜,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腰花汤、唧唧菜汤、肺叶汤、肥瘦汤等多种,各具风味。可以说,只有单县的羊汤,才能把羊身上可食用的食材,用汤来演绎的那么淋漓尽致,让食客尽享口福。
三伏天里,最喜欢这样的场景,在乡间最普通的老字号羊汤馆,约上三五好友,要上一瓶白酒,点上凉拌羊头肉、凉拌羊盘肠、羊蹄、羊肚,细细品着羊肉的美味,说着今年新麦的收成,啦着下一季玉米的长势,一切的酸甜苦辣都在酒里了。喝罢酒,要上一碗滚烫的羊汤,就着刚刚出炉的芝麻烧饼,人生的快意莫过如此!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