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人生格局
蛙儿子,你在哪里啊?青蛙成了旅行者,四处去漂泊,把牵挂留给豢养的父母。它不定时地传回一两张明信片,让等待的父母欣喜若狂。
候鸟般的省亲者,大年初二开始陆陆续续地返回求生的地方,求学的地方,现在定居的地方。留下的是如蛙儿子的父母般的眷念。
人生自古伤别离。别离是伤痛,是希望,是奋斗的源泉 ,也是文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写别离的诗词举不胜举,其意境和格局各有千秋。但总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伤离别,凄婉哀怨,消沉,如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类是感离别,豪放豁达,积极,如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其实,有形的别离我们可见可感可弥补,而无形的别离,我们常常后知后觉却不知所措,以致错失良辰美景。
小蝌蚪从小在池水长大,变成青蛙后,也只是围绕沼泽和小溪流活动。不曾远离熟悉的生活圈子,所以,人们常常嘲笑青蛙眼界之狭窄,称之为“井底之蛙”。
没有远离熟悉圈子的习性,导致青蛙终其一生都停留在老地方。
人的流动,形成了民族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每一次人口迁徙流动,都会对社会变革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而人生每一次的流动,都会给自身带来变化。这每一次的流动,其实也是对自我过去的一次别离。
学生时代,难免会离家住校,或者打破你过去舒适的生活模式。这都是与你的过去别离。
有的人对这种别离纠结难舍,有的人能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纠结于别离,是对过去建立的同学情、亲情、故园情的眷念,抑或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害怕变化。
古人云:好男儿志在四方。背起行囊走天下,才能离开生活的井底,看到大千世界的广袤神奇。
连蛙儿子都开始周游世界了,风华正茂的少年,也要扬帆远航。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勉励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时代,就要树立壮志,建立高远的人生格局。如果只盯着眼前,就会缺乏与过去别离的勇气,缺乏自主奋斗的动力。
把奋斗的目标定位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一次考试的排位,未免过于狭隘。把目标看到全国,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理想人生相联系,就会有持续的动力。
如果你把未来定义为有吃穿,玩乐休闲一辈子,那么,你可能就会躺在父辈给你打拼出来的天地不求上进。如果你把人生定位为要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你就会孜孜不倦吸取知识,绞尽脑汁克服困难,不断吸取积极的力量,充实自我,不断与自己的过去别离,不断刷新自我,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你的身上就会迸发出积极的力量,感召身边的人,身边的人焕发出的奋斗的激情又不断刺激着你向前、向前。于是,你的周遭就围绕着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优秀群体。
同样一个问题,你向不同的人征求意见,格局不同的人,给予你的意见会有很大差异。
“我该坚持我的理想,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实现理想吗?”
有的退休的老人会说: 过好每一天,再努力还不是要走到退休这一天。没必要苦了自己。
有的中年人会说:趁年轻,努力!不然,悔之晚矣!
有的年轻人会说:努力有啥用,还不如有背景。
你听谁的呢?都有道理,都是经验之谈。
那你就要全面而综合地分析,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思考,做出自我的准确判断。
站在山脚,你能看到的只是山上的天空,远方不远;站在山巅,你极目远眺,能看见大海平原大漠,抬头能望见无垠星辰,俯视能生发“凌绝顶而众山小”的豪情。
少年立壮志才会打开人生大格局。
少年的你将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将如何安放你的人生呢?
3年后,5年后,10年后,20年后,30年后,拭目以待你的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