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无病三分虚,是时候来碗黄芪粥了
🍃 🍃 🍂 🍂
立秋了,虽然白天温度还是很高,但是早晚能感觉到凉风,天地之间阳气渐收了。
“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夏季,到了“秋乏”的时候。夏天高温高湿,气血外浮,人又出了大量的汗,此时的虚正是人体需要滋补气血的信号。而北方早晚已感到秋风的凉爽,中午仍然比较热,南方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酷暑之中,所以此时,不宜忙着贴秋膘大补,可以温和地补一下,尤其要补气。
黄芪——补气、固表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应用。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脾肺之气增强,就是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又能降血压,老年人吃黄芪,可以防治中风和高血压。年轻人吃黄芪,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黄芪还有利尿消肿和托毒生肌的作用,不仅适合肾炎、水肿病人做食疗,对于虚胖的人,还有减肥的作用。
黄芪有点偏温性,春天万物生发的时候喝,很多人上火,但是三伏天和立秋后的这段时间可以放心用。
黄芪在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
生黄芪偏于走表,重在固表止汗、托疮、利水等;炙黄芪是生黄芪加蜂蜜炮制而成,加蜂蜜炮制是因为蜂蜜滋阴润肺的作用,可除去生黄芪的燥性,重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食用黄芪的禁忌
《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适合的人群多为气虚脾湿的人,这类体质的人往往都是齿痕舌比较重,虚胖,腹部及全身肌肉较为松软的人。
黄芪是补虚的,所以不适宜那些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服用的。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一定要食用,须配伍其他药一起食用。
感冒期间不要服用。
女性经期不宜食用黄芪,怀孕期间要慎重使用,最好咨询专业医师。
黄 芪 粥
初秋不宜大补,我们可以用黄芪加大米熬成粥,大米也是补气的。
制作黄芪粥的时候,主要是取熬黄芪的汁液。我们这里用的是炙黄芪。每天两个人的量是50克炙黄芪,可以一次熬出三天的量来。黄芪粥的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精神十足。
黄 芪 粥
1、将150克黄芪(3天的量)放入砂锅,加约1500毫升水浸泡半个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药汁沥出备用。
2、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沥出备用。
3、重复第二步的过程。
4、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三次煮过的药汁混合,放入冰箱保存。
这样黄芪水就熬好了,煮粥的时候,取三分之一的黄芪水,加入100克大米,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即可。
🍁 湿气比较重的朋友可以放20-30克茯苓一起熬粥;
🍁 如果出汗比较多,或者有虚火的朋友可以放5-6颗乌梅一起熬粥;
🍁 肺气虚,容易感冒者或者年老体弱者可以在黄芪粥里放20克干百合+30克干山药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