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的冲撞》—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罗杰·古尔德(Roger V. Gould , 1962—2002),生前为耶鲁大学社会学暨政治学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社会学报》主编,在历史社会学、社会运动与社会网络分析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古尔德在这本书里讨论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同时在社会学研究中也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因为琐碎的小事发生暴力冲突?本书的作者通过对历史档案和犯罪卷宗的考察发现,发生暴力冲突其实是为了建立支配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暴力冲突不是人类社会的弊病,而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正常过程。

作者认为小额债务、冷嘲热讽、争抢车位、超市插队……社会上绝大多数暴力冲突都源于这类区区小事。为什么暴力冲突往往源自于这些不起眼的小摩擦呢?本书探讨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认为除了个人品性与文化背景,暴力行为还与人际关系的结构类型有关。换句话说,冲突是人们界定彼此支配关系的一种手段。在建立支配的标准清晰而且无可争议的情况下,冲突不容易发生。当纠纷双方不清楚各自的地位高低和权力边界时,就容易发生暴力冲突。

01
支配关系”与暴力冲突的关系

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冲突现象给出了很多解释,主流的解释和我们普通人对暴力冲突的看法差不多。比如,暴力发生是因为有导火索被点燃了。学术界根据导火索的性质,把暴力区分成合理暴力和无谓暴力。合理暴力就是那些看上去正义的,可以被人理解的暴力。比如面对敌军的侵略,士兵必须暴力反抗,这种反抗就是合理暴力。因为它是正当的、有理由的、能够被大家理解。

相对于合理暴力,“无谓的暴力”就是由犯不上的事情引发的暴力行为,比如朋友间几百块钱的纠纷。因为纠结于这些小事而走极端的暴力行为就是无谓暴力,这种区分暗含的逻辑在于:导致冲突的事情越重要,暴力越可以被理解。或者是说,纠纷大才会有暴力。

古尔德教授并不同意这种观点。通过对暴力行为的统计,他发现在美国和其他社会中有大量涉及伤亡的暴力犯罪,都是由言语冒犯、停车位争抢、小额欠款等事情引起的。纠纷涉及事情越大,人们就越有可能发生暴力冲突的逻辑,显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社会科学家于是发展出第二种观点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一观点认为很多冲突的原因可能不是钱财这种实体之物,而是“面子”这种无形的东西。这一观点坚信人们卷入暴力冲突不单单是因为蒙受了物质损失,更有可能是遭受了无形的羞辱。这一观点其实也默许了第一种思路秉持的“纠纷越大,冲突越可能”的逻辑。只不过在这里,面子和荣誉是比钱还大的事情。

古尔德教授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它很难推理出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认为关乎面子的事情差别很大。有的文化里人们觉得如果说自己长得矮就是天大的羞辱,有些文化则不能容忍对自己厨艺的轻蔑。虽然每个文化可能有各自比较独特的敏感点,不能让人触及,但似乎很难总结出关于人类面子的统一规律。

在犯罪学和心理学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暴力是个人特质的反映。发生暴力冲突的人可能是有暴力倾向或者其他心理上的问题。因为心理状态不健康,所以人们才容易在面对纠纷时走极端。古尔德教授对这种观点还是不满意,他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有暴力倾向的人并非与世界为敌,见谁打谁。这些人几乎总是把怒气撒到特定的个人和群体之上,比如伴侣和孩子。打人者估计能用暴力倾向去解释,这些特定的受害者总不能认为是有被施暴倾向才会被欺负吧?

于是古尔德教授在本书中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他认为我们不能从纠纷事件本身和个体人格中寻找暴力冲突的原因,而应该把社会关系视为解释暴力问题的关键点。暴力冲突总是发生在边界不够明确的社会关系或者情境中。无论是认识的人或者不认识的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挑战原有权力分布的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情景出现后,运用暴力来重建权力秩序的可能性就增高了。因此,这些情景或者关系的共同之处才是决定冲突是否发生的核心因素。所以古尔德冲突理论的第一个要点:发生暴力冲突是为了建立支配关系。

古尔德教授认为,人类社会中的关系有很多种,但是要理解暴力冲突,必须要理解一种叫作“支配”的关系类型。那么究竟什么叫支配呢?作者认为,支配不但包括个体行动,也包括比如文化或者道德这样的抽象之物。一个人不一定被一个具体的人支配,还可能被抽象的文化支配。

比如,在公司中,我们可以说员工听从老板的支配。在家庭中,母子关系也是一种支配形式,因为孩子要听妈妈的话。为了把所有的支配行为都包含进来,古尔德教授做了一个定义:“支配就是关系中的双方对要做什么的决定权的不对称性”。

在书中,作者强调支配不涉及道德评价。支配是个中性词。有时候,支配的结果可能是坏的,支配本身与善恶无关,支配产生的结果才有好有坏。根据作者的定义,我们的社会中,人们获得支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靠武力威胁、靠个人魅力,都能获得关系中的决定权。在很多情况中,判断谁是支配者其实并不难,因为很多时候,定义大家角色的词汇已经回答了“谁说了算”这个问题。

比如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中,那个被叫“爸爸”的人肯定有对孩子有支配权;老板和员工,被称为“老板”的一听上去就是说了算的那一方。这些支配关系不能反过来,两个人的称谓也不能互换。

但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关系是没法用这种词汇称谓来判断谁说了算的。比如有两位同学,这两个人的称呼就可以互换:你是我的同学,我也是你的同学。所以同学这个称谓并不能告诉大家谁是支配者。有人也许会问,同学之间还要讨论谁支配谁的问题吗?试想一下,我们好几个同学出去吃饭,吃什么?去哪吃?一般谁说了算呢?根据古尔德的支配定义,这个决定去哪吃的过程,其实就是同学间就支配关系进行争夺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支配关系是如何和暴力冲突联系在一起的呢?古尔德认为暴力斗争是支配关系固有的现象,斗争和冲突才是人们确立关系的主要手段。在人际冲突中,纠纷双方通过冲突来协商彼此的决定权。人们在这个规律的引导下,其实容易在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上纲上线,坚持所谓的“原则”。因为大家是在对自己在关系中的位置进行抗争。你不听我的话,就是要让我在相处中处于被支配的位置,这怎么可以?从而双方都把自己的愤怒合理化。在决定谁说了算的过程中,如果一方失去了主动权,成为一个被支配角色,等于两人关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比如,两个人在马路上产生冲突,因为双方之间不太熟悉,不是父母和孩子、老板和员工这样能够通过称谓去直接划分决定权的关系。所以双方就有可能对谁说了算的问题产生纠葛,暴力其实是界定支配权的行为。不仅仅是陌生人,熟悉的朋友之间也可能因此发生冲突。

按照古尔德的意思,过去的互动模式奠定了当前互动的基调,而当下的互动又很可能影响未来的互动。大家带着某种预期去和对方交流,一旦互动违背了预期,冲突就容易产生。朋友之间,在去哪儿吃饭的问题上,今天一方一旦失去了决定权,可能下次交锋也不太容易翻身了。所以朋友两人之间也可能常常因小事进行摩擦。

02
暴力冲突常出现于什么关系中

古尔德教授的理论认为,在建立支配的标准清晰而且无可争议的情况下,冲突不容易发生。有些环境里,等级分明,支配的标准非常明确。比如在军队、企业这些有等级分化的环境下,至少当规则被遵循的时候,谁说了算的问题都被规则和传统确定好了。

但我们知道,世界上并非所有的关系都是等级分明的。按照古尔德教授的话说,人类冲突往往发生在等级关系不够明确或遭遇挑战之际。获得支配地位的工具分配得越平均或越模糊,人们对“谁说了算”这个问题就越难达成共识。这个意思是说,在规则不明确、等级分化不清晰的环境中,双方并没有形成确定的支配关系,遇到纠纷更有可能陷入僵持。这种情形增加了以暴力方式解决的几率。

1、对称关系

亲朋好友、兄弟、邻居、甚至是好朋友,都可以称之为对称关系。大家的关系比较平等,交流起来没有太多规则和传统束缚。正是因为对称关系没有什么束缚,所以才会不那么稳定。一旦发生纠纷,因为缺乏参照点或仲裁人,大家掌握的资源都差不多,双方都无法提前预测谁会胜出。如果一方想要掌握主导权,在没有什么规则或者习俗约束的情况下,双方都不服输,僵持时间一长,就很有可能会诉诸暴力。邻居的争吵、宿舍舍友的冲突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大家都觉得彼此差不多,凭什么你就能命令我?一旦有这种想法,就很容易吵起来,而吵起来后的后结果就不可控了。古尔德教授对芝加哥地区的凶杀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朋友间因口舌之争而引起的凶杀犯罪比其他关系高出三倍,可以说是为这种理论找到了数据的支撑。

2、不稳定关系

作者认为如果现有的关系定位产生失调,人们同样无法就“谁说了算”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冲突也容易发生。无论源于以往的经验、清晰的角色称谓,还是已有的地位特征,关系越是受明确规定,人们应该越容易对如何分配控制权取得共识。但是当这些规则和经验本身具有矛盾性,争执就难以化解了。

比如,公司新调来一个主管,比我年纪小、没我能力强。如果按照传统文化,年长的人或者工作经验更丰富的人应该更容易说了算,但是公司规章里员工应该听命于主管。面对这两相矛盾的规则,如果公司文化不够强大,员工和主管对角色的定位就会产生偏差。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就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

(0)

相关推荐

  • 大学生入党谁说了算?这两个人才有“决定权”,大部分人都搞错了

    文/教育新视线 前言 大学时期成功入党,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也是争取入党最便捷的途径,虽然大学里入党名额非常有限,竞争很是激烈,但步入社会以后,入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而且名额往往都是看不见的. 一 ...

  • 有些人,只会消耗你

    有些人,只会消耗你

  • 女同乡深夜邀请男子喝酒睡觉,与其发生关系后,却被告强奸

    凌晨3点,刚从夜宵摊上一起喝完酒,又接到刚分别的女同乡电话,让你上她家接着喝,喝完后还同意你在她家睡.这意味着什么?男青年刘某以为这是性暗示,遂与女同乡发生关系.但女孩却称这是强奸.你信吗?身边的刑法 ...

  • 其实,你可以不必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20 01 记得小时候,每当妈妈出门半天,我就会早早的起床,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她回家. 妈妈一回到家,我就期待她能够看见,她不在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多么 ...

  • 《先天后天》—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5016,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

  • 《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7117,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系统之美>. <系统之 ...

  •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266,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

  • 《自然选中》—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自然选中>. 马克·范福特,荷兰阿 ...

  • 《逃避自由》—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033,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

  • 《说谎心理学》—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359,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

  • 《取悦症》—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5889,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

  • 《潜意识》—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622,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

  • 《决策的艺术》—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5951,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

  • 《高难度谈话》—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3715,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