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985学历,为何还花钱把孩子送辅导班交给野鸡大学的老师?

曾经有网友在某平台发帖吐槽:
我有一对夫妻朋友,两口子都是985毕业,一个理工科,一个人文学科,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去外面鱼龙混杂的辅导班?里面的老师还不知道是哪个野鸡大学出来的呢,这些家长是不是不会算账啊?
这番话听起来好有道理,透露着一股沾沾自喜的精明。
父母都是学霸出身,教育孩子还要请别人,自己直接上,安全放心无污染。这就好比一个母乳丰沛的妈妈,放弃母乳喂养,跑去买国外进口奶粉一样,绕了一大圈子,花钱办傻事儿。
作为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我来说说那些高学历父母是怎么想的,绝不是发帖网友想得那么简单!

作为父母,我为什么不愿意做孩子的家庭教师?

爸爸妈妈给孩子做老师,不好吗?不太好。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课堂。没错,父母其实不是教师角色,父母更像是陪伴者,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如何生活自理,这些都是因为孩子在尚不能自立的年纪,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给予帮扶。
父母与孩子建立的关系是亲子关系,老师与学生建立的是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双方地位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传授与接纳、带领与服从的关系。
如果父母决定兼任孩子教师的角色,越俎代庖容易,但是往往很快发现,亲子关系极容易遭到破坏。
陪娃写作业是导致亲子关系破裂的第一大杀手。有多少父母深深感慨:不谈学习,不陪娃写作业,家里一团和气。一谈学习和作业问题,家里立即鸡飞狗跳,气氛剑拔弩张。
聪明的父母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请老师帮忙协助孩子学习写作业,而自己只负责跟孩子谈感情。这样,爸妈负责给孩子情感支持,老师负责传授知识,所有人都轻松愉快。
心理学家贺岭峰对此看得特别清楚。小学生女儿家庭作业连续四次出了错误,数学老师把他这个家长叫到学校批评一顿。回到家,他没有转移怒火训斥孩子,反而说谎鼓励孩子,说数学老师如何认可孩子的努力,希望她以后继续加油。
他后来总结这件事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跟我女儿的关系,我绝对不会做班主任在家庭中的代理人,然后我也绝不做家庭教师。
贺岭峰的理由是什么呢?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施加影响力的保证。
如果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被破坏了,孩子将直接关闭心门,不愿意再与父母沟通,也不会向父母求助,他们可能会向其他人寻求认同,严重的还可能走上极端道路。
前几天网络热搜里,武汉一个学生因为在教室玩扑克牌,被老师责令请家长。学生的妈妈来了,见到学生在走廊里,上前直接扇孩子耳光、掐脖子,一顿狂风骤雨般的羞辱,这就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典型。
就在母亲转身离去的三分钟后,这个学生选择从楼上跳下,不治身亡。
学生之所以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报复”父母,就是因为母亲的管教方式粗暴,伤了孩子的心,母子关系已经破裂,无论怎样拳脚相加,都不会让这个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父母想要对孩子施加影响力,就应该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和指导。
与我们关系亲密友善的人,即便是忠言逆耳,我们也会欣然接受。但是与我们交恶的人,即便是出于好心提建议,我们也会厌恶抵制。这就是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从经济角度看,父母做家庭教师的成本更高!

自己明明有能力可以辅导孩子,还要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花钱是重点。咱们来好好探讨一下成本问题。
我有个名校硕士朋友,他从来不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妈妈也不管。作业问题,他们专门为孩子请了课后辅导班教师。
至于辅导班老师的学历,肯定没法跟我这个朋友比。但是,我这个朋友对辅导班老师毕恭毕敬,当着孩子的面态度恭敬,背后也从不议论老师长短。
我问朋友,你为啥不自己教孩子?省一笔钱干别的不香吗?
我朋友回答说,如果那样做,我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朋友是这样分析的:
第一,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用在了辅导孩子写作业上,再干别的就力不从心了,有些娃娃确实可以耗尽父母的洪荒之力啊。不如不管作业,专心搞自己的事业,能赚更多钱,给孩子找更好的老师,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
第二,辅导孩子非常考验耐心,万一控制不住脾气,大发雷霆,伤身体!跟孩子置气去医院的家长还少吗?还会伤害亲子关系,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请老师代理孩子功课的隐性好处。
就像贺岭峰说的那样,现在的父母生活压力都很大,稍不注意,就容易转移负面情绪给孩子,给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地方。孩子在学校,可能已经很努力去学习了,他们疲惫受挫的时候,也希望有一个可以喘口气的地方。但是,当孩子回到家,发现父母也变成了老师,像老师一样诸多要求,他们内心可能就崩溃了。
聪明父母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多给孩子包容和鼓励,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想想现如今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是不是与父母的角色错位有关?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奕斐说:“学校和家庭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我比较反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老师像妈妈”这样的言论,因为老师的角色和父母的角色是不同的。老师承担的是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教育,而父母承担的更多是个性教育;老师会有选拔人才的立场,但父母是对孩子的基本行为规范进行培养;老师必然会关注孩子当下的学业,但父母应该更关注孩子持续的品德素养发展;老师和孩子的情感互动要求低,但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互动要求高……”
老师的角色和父母的角色虽然有重合的部分,但差别是很大的。因此,千万不要一上小学,妈妈就不见了,多了很多老师,这对孩子来说太悲惨了,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角度很多时候和老师是一致的,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和老师是不同的。对此,父母需要进行认真思考。

孩子老师学历不如我,我是不是无须尊重他们?

辅导班的老师学历不如家长,这算什么新鲜事儿啊!南京某中学有个厉害的家长群,家长的学历普遍都是硕士博士,远远比他们孩子的任课老师牛,但是这就能成为家长看不上老师的理由吗?
首先,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老师教导学生也是讲究方法手段的,知识并不能代表方法。高学历并不代表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那些把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的老师,并非个个都是清华北大走出来的高材生。
其次,父母对待老师的态度,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习成绩。经常有父母喜欢背后议论老师长短,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坏话。这样只会削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感,让孩子也对老师产生轻蔑和不屑。试想,谁会诚心诚意向一个自己压根瞧不上的人学习呢?
依仗自己学历高,就看不上比自己学历低的人,其实是一种浅薄。这个世界鄙视链无处不在,谁敢保证自己永久站在金字塔顶端?父母应该给孩子传达一种尊师重道的态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保持谦虚谨慎,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