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忆的老三战场火化场秘史

调查36位烈士失踪的遗体: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秘史

原文|南京军区  韩亚清 整理|田戈

1984年7月13日,我部接到赴滇作战命令,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准备,于7月21日下午3点离开营房,3点40分到达杭州艮山门车站,9点10分离开杭州,28日到达驻训地——云南省砚山县。

三个多月的临战训练后,我接到了师政治部关于迅速组建师战地烈士工作组的命令。当时,我刚从侦察连蹲点回来,是师政治部副主任袁西有给我谈的话,之后组织科长关继南又具体交待了任务。记得那天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人徘徊在砚山炮团的操场上。夜幕中,仿佛看到几个战士抬着一个血肉糢糊的烈士向我走来,我不知所措,紧张中又看到后边跟上来的部队首长和烈士亲属,当时我紧张极了,不知道明天我将面临着什么?我又会以什么结果汇报给大家。心中无底,忐忑不安。

11月28日晚上,师政治部主任高武生召集火化组全体人员进行了战前动员,提出了六条具体要求。29日,火化组全体同志由砚山分乘两辆卡车于上午9点出发,11点多到达我们的“阵地”——西畴县兴街火化场。当时因条件不完善,部队无法居住,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我们分住在三户老百姓家里。

我们部队是12月9日全面接管阵地的。在战斗准备的这段间隙,我组织大家先后学习了军委、军区的有关文件和军师两级关于烈士工作的有关会议精神,用一上午的时间对全体人员再次进行动员,并让大家深入进行讨论,针对各自岗位表示了决心、制定了措施。

1984年12月9日下午4点30分,我们接收到全师参战后的第一位烈士——师炮团二营四连战士杨献龙,他是12月9日11时30分在猫猫跳阵地炮射中牺牲的,主要是头部受创。按照预定方案,我们与炮团转运组办完交接后,即将杨献龙烈士抬到工作台上,面对护送的官兵和火化组年轻的战士们,为防止怯场乱阵脚,我和樊铁焕同志商量了一下,决定此次整容全部由干部操作,战士一律在一边观摩。

我们首先对烈士身体进行清洗,军医李天国和卫生员畅新乐对头部整容。杨献龙同志是刚从教导队出去不久的学员,大家都比较熟悉他,然而在近距离面对老战友被固血覆盖的伤口和不愿闭合的双眼,大家都哭了。我协助军医对伤口进行了清理和鏠合,看着李军医颤抖的双手和满脸的泪水,我也泣不成声。给烈士洗过脸后,又将胡子刮的干干净净,然后涂了胭脂。一套从内衣衬衣衬裤到绒衣棉衣外罩;从腰带帽子到领章帽徽制式军服穿毕后,邱干事从正面、侧面、全身、头部四个方向进行了拍照。这时再看小杨已似安祥入睡的神态,我们才喘了一口气。最后我们和护送的官兵一起为小杨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告别仪式,就送他上路了……

……

在新街这个特殊的“阵地”上作战的整个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我们对36位没有遗体烈士的调查:

1985年4月27日上午11时至5月1日中午,这是我作战期间上阵地时间最长的一次——四天,任务是调查我部作战中无遗体烈士情况。
轮战即将结束,马上就要换防。此时,有人向总政反映我部有作战人员和烈士遗体失踪问题,总政保卫部要我部上报情况,于是,此差事落到我的头上。根据各单位排查情况,我师根本没有人员失踪现象,但确有36名烈士未送到新街火化场。
  带着这个问题,我从4月27日开始,先后对师直属队4名、一团22名、二团7名和三团3名烈士牺牲时的详细情况进行调查。采取找见证人逐个谈话的方式(因阵地情况所限,未例行签字手续),详细听取了见证人的陈述:

一团七连战士袁振华看到本连战士李某某于1985年1月17日早晨在116前无名三号阵地被炸飞掀到悬崖下;二机连班长谢康生看到本连战士岳某某和吴某某,于1985年1月15日下午在145阵地南一洞口,拉响爆破筒与敌6人同归于尽,后找到他们的冲锋枪,后将岳某某的衣服和部分碎肉埋掉;袁新华还看到本连战士王某某于1984年12月24日上午在116阵地被炸飞;七连班长熊良军1984年12月24日上午在116阵地看到本连战士虞某牺牲,即将其遗体背回放置一石崖上,后遭敌炮火袭击,遗体被炸飞;六连班长刘生华、战士史龙旗看到本连战士张某某于1985年1月15日在142阵地和王伟侠、张国胜一起与敌同归于尽。
  36位烈士的身首一一得到印证后,我的神经几乎麻木了。

听着弟兄们已哭不出声的陈述,看着战友们用眼泪书写的证明,我还能再说些什么呢?英烈们走了,无怨无悔地走了,连一句话、一把骨灰也没有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他们将自己英勇卫国的军魂和身躯化作南疆的红土,永远捍卫着祖国的边疆。带着说不出的悲伤,我一口气写完了调查报告(注:为了不给烈士家属造成精神痛苦,这里隐去了上述无遗体烈士的名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