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的极简生活与28字箴言,这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这是我的老师,一位85岁的精神矍铄的老者。新年拜访老人家时,他不在家,是家人从山上喊回来,因为他不用手机。见着我就乐呵呵地告诉我,他每天吃完饭就去山上开荒挖地。他说,劳动好处多,可以活动筋骨,可以有事可做,可以种植农作物。看得出,老人很开心,他的笑容可以作证。
老师虽然年纪大了,仍然能上山锄地。
这是一间十平米左右的旧房,是老师的客厅也是餐厅,楼上同等大小的房子便是老师和师母的卧房。环顾四周,除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没有添置其他的电器。
老师说,家里简单点没什么,我只是想着为学生做点什么。退休后,他便匿名资助我们学校的学生,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坚持到现在二十来年。
他做的这些不想让孩子们知道,因为不想增加他们的心里负担。“希望农村的学生能有出息,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话让我震撼,也让我汗颜。
多次来老师家,知道老师生活节俭,但老师用微薄的工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资助山村孩子,用行动实践对乡村学生的关怀,用行动践行对教育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老师热心慈善不只是局限于学生,还有身边的人。
老师每年给本村80岁以上的非工薪阶层老人每人100元红包慰问金,每年组织本村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周边一日游,带他们去看红色教育基地,看祖国建设奇观和自然美景,让他们了解革命历史,了解国家的变化,感受自然的美丽。
老师开荒种地,蔬菜水果从来不卖,都分给孩子们和邻居吃。我到访临走的时候,也会带上一大袋子老师种的蔬菜。
老师爱书。从教40多年,收藏了大量的史书,尤其是人物传记,都已经成为了珍贵的资料。耄耋之年,他要为他的藏书寻找一个家。这次见面,他兴奋地告诉我,他打算把所有的书捐给他的母校——永顺县第一中学,已经着手联系了。
曾经母校校庆,发通知给他,他没有前往参加。至今,他依然耿耿于怀,觉得有愧于母校。如今,他决定将书捐给母校,为母校的发展做贡献,他便如释负重,快乐得像一个孩子。
老师一生都在做善事,践行着自己的信仰。
我问老师:“一个人偶尔做好事不难,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很难,你是怎么做到的?”
老师微笑着说:“我有我的原则,我一生遵循这28个字。”老师举起左手,前后晃动着,大声地说:“继承父志做善事,资助学生无停止,献书一中图书馆,不忘家乡有表示。”多么质朴的语言与情感。老师是用一生在践行自己的信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便是为师为范的最高境界。
老师生活简朴,但老师并不简单。每每跟我探讨旅游心得的时候,都特别忘我,整个人神采飞扬。
进西藏,领略日月同辉的神奇;入新疆,感叹祖国领土的辽阔。游内蒙,感受大漠的浩瀚;历东北,缅怀抗击日军的先烈。登名山,探幽访古;走港澳,释放豪情。
当知道我还没有去过台湾的时候,老师略显遗憾地说:“台湾应该去的”。
老师虽然没有宽敞明亮的房子,没有现代化的电器,没有精致的食物,没有大牌皮袄,但老师却又是富有的,他有每天可以开垦的土地!他有他热忱关怀着的乡村孩子!他有敬他爱他的邻居!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颗豁达的心和一份诚挚的情。这草根道德模范的接地气与真实是百姓心中最美最好的榜样。
老师是一个伟岸的,令人尊敬的人。
这就是我的老师。正身前行,我自魁然挺立。多希望有“观人风者得焉”,让老师的高风尚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