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哪两个方面?气滞血淤型痛经临床表现为什么?【一点资讯】
痛经 妇女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有轻微腹痛、下坠等不适,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每逢月经行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难以忍受的下腹痛或腰痛,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病症,则为痛经。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经来腹痛”及“经痛”。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痛经病人经过详细检查,未发现盆腔脏器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在生育后痛经会缓解或消失。
痛经严重时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昏厥,一般都在经血通畅后腹痛缓解。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发育不良等引起的行径疼痛。只要病根祛除,痛经问题也就随之解除。 一般来说,身体虚弱、慢性病、精神紧张、子宫颈口比较狭小或子宫过度屈曲、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整块脱落等,都可能引起痛经。
中医认为此病多因经期或产后受风寒,或经期冒寒涉水,或经期饮食过冷,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因情绪不佳导致气滞血淤,或气血亏损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 血淤、寒凝胞宫、气血虚弱、肝郁湿热4种类型。 1.气滞血淤型痛经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黯等。
2.寒凝胞宫型痛经临床表现为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 3.气血虚弱型痛经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头晕目眩,心悸气短。 4.肝郁湿热型痛经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带下黄稠。 以上诸症治疗时要对症下药。采用饮食疗法,也要对症取舍,方获良效。下面推 荐一些食疗方,以供参考选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