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的症状表现,你知道几个?

经络指的是什么?

经络: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道,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比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主要是由气血构成的,而经络则是全身气血运行,联络五脏六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黄帝内经》上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伤则痛、血伤则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通,则百病愈。

经络堵塞的信号?

手脚发凉:经络通畅时,气血可运行自如,不受阻隔;如果经络不畅,气血将无法输送到身体各处,特别是双手双脚,常感冰凉。

局部发热:除了发凉之外,身体局部的干燥、发热、出汗等情况也暗示着经络不通,使得热气无法正常排出,而淤积在身体某处。

酸的感觉:剧烈运动后,身体会有发酸无力现象。因为在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气血供应,如果超出供应限度,就会有这种感觉。

疼痛感觉:疼和痛是2种感觉,疼是一闪而过的,说明身体刚受外邪干扰;痛是按压才能感觉到的,说明经络已经被气血淤积了。

麻木感觉: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会出现麻木,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同样,身体无故出现麻木,也是因气血不畅,经络堵塞。

体表肿胀: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有形的。而体表出现肿胀,就是经络出现堵塞的直接表现,是因为气血淤积在经络某处而形成的。

经络有什么作用?

经络传导疾病

经络与疾病的发生、传变有密切的关系。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内传脏腑。

经络不仅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而且也是内脏和内脏之间、内脏和体表组织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经络诊断疾病

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能根据疾病症状,结合经络循行部位和联系的脏腑,作为诊断依据。

根据经络循行通路,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疼痛、结节等反应,以及皮肤形态、温度、等来诊断。如:肺脏病变,中府穴有压痛感。

经络防治疾病

早在远古时代,经络就被广泛用于亚健康的治疗。针灸、按摩、拔罐等理疗方式,都是通过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的。

尤其在临床上,中医常通过针灸刺激穴位,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经络堵塞的危害?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三焦经不通:头痛头晕、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肌肉关节酸痛无力。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皮肤干燥、容易过敏;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大肠经不通:牙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脾经不通: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容易倦怠、虚胖;湿气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

胃经不通: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倦怠。

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短气、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小肠经不通:小腹绕脐而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膀胱经不调: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

肾经不通: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月经不调;性欲减退、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月经不调、乳房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