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口罩工厂接连出现工人集体感染,病毒通过物品表面附着传染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导语:据《首尔新闻》报道,连日来,首尔江南区的“K保健产业公司 ”相关的新冠确诊患者不断增加,截止15日0时,累计确诊人数达到14人。

K保健产业公司是一家从事口罩流通和出口业务的企业,其中KF49口罩也是该产业公司的流通出口销售产品之一

(图片来自韩国联合新闻社)

据报道:该公司除最初确诊者外,到目前为止接受核酸检查的职员和接触者等52人中,13人呈阳性,15人呈阴性除去还没有得出检查结果的人,阳性率达到了46.4%!

(图片来自SBS新闻社)

此消息消息一出,韩网就热议不断!

将近50%的感染率!很难不让人感到恐慌,更何况这是一家负责口罩流通和出口业务的企业,自家职员却被连续确诊,到底有没有被污染的口罩流向市场?该企业设施内究竟会残留多少新冠病毒!

通过物品传播病毒的途径,最容易被忽略

其实,韩国这方面类似的感染事件也不是第一次了。

八月份《NEWS1》曾报道的某教会相关的确诊患者A某所在的工作单位,是一家负责口罩包装并销售的企业。

当时韩国市民纷纷表达了对新冠病毒物体传播的担忧,并提议:应将该企业包装销售的口罩全部销毁。

很像是大家都马上要“上战场”了,此时“武器却被缴”了。这样的状况确实让人很无奈。尤其像这样与防护口罩产业相关的企业,一个不留神就有大规模被感染病毒的口罩流入市场,随时将韩国再一次推向疫情大爆发的边缘。

新冠疫情下,各种集体感染事件正在持续不断的发生着。

早在5月份的“韩国富川coupang物流中心集体感染”事件中,当时检疫部门就在富川物流中心职员的帽子和鞋子上检测出了病毒的附着。

쿠팡仓库感染事件

点击关注👉🏻,公众号:韩国华人社区新增19人!你在쿠팡上买东西了么?京畿道富川市쿠팡物流中心已有5名职员被确诊...

在9月初韩国泡菜厂发生的集体感染事件,50吨泡菜被立刻销毁

泡菜厂感染事件相关报道

点击关注👉🏻,公众号:韩国华人社区韩国新冠重症患者连日来激增8倍!这个中秋节真的可以把社会距离降为第2阶段么?

像这样的集体感染事件,随时能波及到我们的日常起居。不由得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新冠病毒可以以“人传人”的方式快速传播,那么通过食物和物品表面附着传播的力度到底有多大?

况且新冠病毒通过物品的这一传播途径也确实比较容易被忽略......

世界卫生组织:病毒在体外的存活时间不超过72小时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在塑料、物体表面或污染物(被污染的表面)上存活长达72小时,传播是“有可能的”。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12日报道:在新西兰,该国的首位本土病例感染很有可能与进口货物有关,因为有四名被感染的家庭成员中,一人曾在奥克兰市的一个冷库工作。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烟台市,某海鲜包装袋上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冷冻鱼类一度被指为潜在的传染源。该产品来自当时正因为冷冻食品而发生大规模集体感染事件的大连市。
今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海鲜市场也暴发严重的集体感染事件,调查显示在市场内一家进口三文鱼的商贩使用的砧板上发现大量新冠病毒。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冠肺炎通过食品、粪口传播的概率较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以《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为主题,做客“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发表了关于“食品安全新动向的系列讲座”。

 在讲座中陈院士表示:新冠肺炎通过食品、粪口传播的概率较小。

陈君石表示道:“不能排除有通过物品进行传播的可能。但即使在包装表面存在病毒,它的量也不会多,存活时间也不会太长,既不会生长,也不会繁殖。”

所以说新冠病毒通过物体包装传播、食物传播是有可能的,但是几率微乎极微。而且新冠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较弱,生存繁殖条件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

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人传人”仍是迄今为止疫情扩散的重要途径,但我们也要做好多方面的防疫的准备。

不过连生产口罩的相关企业都发生了集体感染事件,着实让人震惊。面对严峻的疫情,如果我们对口罩的信任都没有了的话,我们还能相信什么?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