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三网并织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新气象,新征程,为进一步拓宽搬迁劳动力就业渠道,会泽县通过产业带动、城镇化推动、转移就业输出多途径,织紧织密织牢“三张网”,全力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切实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
健全工作体系,织紧“责任网”。一是健全领导责任体系县级及时调整充实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由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抓好全县搬迁安置点就业保障工作,构建县直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社区转移就业专班工作格局,进一步压实工作职责,精准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后续政策得到落实;二是健全帮扶责任体系。构建以街道为主体、县直单位密切配合、搬迁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单位包栋、干部包户”工作体系,从县直部门抽调干部职工组成楼栋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县城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群众,一对一、点对点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等上门服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全程跟踪办理,让搬迁群众遇事有“主心骨”、吃下“定心丸”;三是健全管理责任体系。探索建立以就业楼栋长制为中心的培训就业服务长效机制,每栋楼房设立1名楼栋长,由乡村公益性岗位担任,牵头负责大楼全部搬迁群众的劳动就业培训工作。同时还负责楼层的安保、卫生、协调等事务,每月发放补贴800元。推行就业楼长月例会,及时发布就业岗位招聘信息,分析就业情况,商讨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搭建工作平台,织密“服务网”。一是搭建劳务组织平台。围绕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在25个乡镇(街道)设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在382个村(社区)建立转移就业工作服务站,主要开展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更新、公益专岗招募管理、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等业务,帮助搬迁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二是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在易地扶贫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劳务市场,强化与劳务合作机构对接合作,收集储备一批吸引力强、待遇较好的岗位,开设招聘服务窗口,将招聘会开到安置点、到社区,配合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三送”上门服务,为搬迁劳动力量身定制就业帮扶措施,让搬迁劳动力与用工信息精准无缝对接,确保搬迁家庭劳动力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三是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确保岗位信息宣传全覆盖,无死角。线上每月借助“会泽人社”、“就业彩云南”微信公众号适时发布最新岗位信息,岗位涵盖省外、县外省内、县内三个层次;线下通过组织劳务合作机构长期驻扎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面对面、一对一”开展宣传动员,确保搬迁劳动力足不出户零距离接触岗位信息。
强化工作措施,织牢“保障网”。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整合10家县直行业部门资源承办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邀请承办部门将培训办到田间地头,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提高搬迁群众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搬迁群众技能培训4166人次;二是定向岗位挖掘。围绕县内各类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就业需求,充分发挥县直部门服务行业企业优势,按照“县级统揽全局、成员单位协同配合”要求,建立健全定向招工精准就业包保机制,帮助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就业。今年已累计向搬迁群众推送县内外岗位信息8万余个,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就业专场招聘会2场;三是分层分类安置。对“能外出、可远行”的,加强区域劳务协作,通过对接65家省外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质企业,收集岗位10.54万余个,每月发布一批用工信息快递,举办劳务对接招聘会54场,实现县外转移就业28.5万人;对“能外出、不可远行”的,县内依托“两园五基地”、规上企业、规下企业及商贸企业、建筑企业、农业合作社、餐饮宾馆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3.6万人;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有劳动力”的,整合全县资源,通过72家扶贫车间吸纳、公益性岗位帮扶等帮助困难家庭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截至2021年3月,全县易地搬迁安置26261户102693人,有劳动力22042户59544人,实现转移就业22042户48998人,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16830人,同比增长了52%,转移就业率达82%,户均转移就业2.2人。
会泽县人社局 晏斌 毕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