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儒家的十大修身方法(1-5)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儒家思想主要讲人应该怎样生活。即人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于思维活动都必须受到一种道德的规范和约束,这自然就产生了关于如何“修身”的问题,即人们在道德和行为中不断的自我完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儒家学说围绕“修身”的科目,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途径和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

那么儒家学说“修身”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儒家学说关于修身的著说有相当的阐述,总结起来可以称为“十修”。

第一、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可见,有无远大的志向是能否取得完美人格的关键。所以,人生的远大目标认为首先是要有理想,有追求作为个人修身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人们修行的目标可以分为利己和利他。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利他精神。即建立“乐善不倦”的人生观。孟子认为,君子和小人都在忙碌,不同之处只在行善和求利有别。“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第三、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的“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他强调,在修身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最重要的要求其自立,求其自达,不依赖别人的基点上。任何依赖别人取胜的想法都是虚妄的。

第四、人在复杂的环境中求生存,出现过失,是难免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自省、自反,找出过失的原因,然后进行自责,对过失的责任作出明确的交代。这就是自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闻过则喜”都是这个意思。

第五、要有自知之明。每个人的天资条件和后天环境都不同。但最终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思想认知(我们常说,我们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就这个意思)。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优于别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劣于别人,这都要求每个人要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因为忧郁而自满,也不因不足而自卑,这才是自己不断成长的方向。

立即订阅

李老师喜马拉雅FM专辑

《中小企业绩效薪酬推演战术》

共10节课丨每日更新丨600+分钟时长

深度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实际问题

帮助大家解决绩效与薪酬管理困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