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及其他脑损伤后康复训练的新思路

导致脑细胞损伤的原因很多,还是以脑卒中最为多见,缺氧、感染、肿瘤、外伤、脑部手术中的损伤次之。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脑细胞损伤,如果伴随血管损伤的情况,人体能够迅速建立侧枝循环以保证脑细胞养分的供应。

但脑细胞的损伤无法再生,明白这个结果令人绝望,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康复训练,一些病人能够恢复部分或者全部功能,好像损伤区域的脑细胞又重新生长出来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脑细胞在没有新生的前提下一定有其他脑细胞接管了受损脑细胞的工作,康复训练的作用其实就是建立由别的脑细胞接管受损脑细胞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等于更换指挥官并建立新指挥官与接受命令者之间的通讯联络。

脑细胞是有储备的,很多脑细胞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发挥作用,只是在沉寂中,没发挥作用的原因是没能够与其他组织器官或者脑细胞建立起联系。

我们知道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是靠突触实现的,虽然彼此没有物理相连,但是是通过突触间的神经递质交换信息。康复训练的作用就是新建立备用脑细胞与其他脑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

要建立新的联系必须要有刺激源头,在刺激源头的作用下储备的脑细胞才能够被激发出来,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肯定是一种刺激源头,但是有康复训练的病人和不做康复训练的病人,恢复效果是不同的。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强化对脑细胞建立新联系的刺激源头力度,不做康复训练的可能刺激源力度不够导致恢复效果不理想。

照理我们脑细胞的储备量是足够大的,不管多严重的脑细胞损伤,只要方式正确,给予储备脑细胞积极的刺激应该可以替代受损的脑细胞功能,也就是说可以恢复到大致相当的水平,但是按照我们现有的训练方式,训练时间很长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只有一个原因,康复训练方式可能错了!

目前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尽快恢复病人日常生活状态,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所采取的手段都是尽力保持日常能力的刻板强化,比如要求尽快站立,当然这对肌肉细胞不萎缩有好处,但对脑细胞达不到刺激作用,在你保持站立维持肌肉细胞功能的同时,脑细胞并没有接收到需要与肌肉组织建立联系的刺激信号,那么要达成恢复就很困难。

我们知道一个事实,一个人失明之后,触觉会很快的变得敏锐,这就是失明这一结果刺激了脑细胞内主管触觉感受的脑细胞快速的与我们的皮肤触觉感受器建立了联系,尽可能的来弥补失明带来的影响。

新生儿的脑细胞与身体运动、视觉、语言、味觉、嗅觉等还未完全发生联系,只有听觉在出生时已经完善,平卧在床的新生儿的平卧这个状态,何尝不是刺激脑细胞迅速建立起与大运动相关的组织系统联系的刺激源头。

父母的声音语言、手机视频、电视的人物动作景物色彩等都是刺激源头,可以让如今的新生儿看起来比二三十年前出生的新生儿更加聪明,不是智商的提升,是刺激新生儿脑细胞建立联系也就是突触的发育更快,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还有一些父母完全不再遵守坐月子的禁忌,带给新生儿的就是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外界刺激,也更有利于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基于这些事实,我们的康复理念可能错了,康复训练的目的应该是以刺激患者脑细胞迅速与所控制组织细胞的联系为主,方法应该是让脑细胞认识到身体出现障碍,比如尽早站立要改变为卧床,教患者说话改为语言刺激激发脑细胞语言中枢重新建立语言功能,更不能让患者书写交流,而是要像对待新生儿一般重新激发脑细胞与控制区域的联系。

对于卧床时的压疮、肌肉萎缩等,通过被动活动达到维持作用。

那么康复训练的方法就需要改变,所有的刺激人脑细胞突触发育的办法都可以尝试,加强营养,蛋白质与脂类食物的摄入,再给予脑细胞需要的刺激,如给患者说话、看图片、听音乐、看动漫、做游戏、耍玩具等,辅以翻身、皮肤护理、被动活动四肢等方式。

对于脊髓损伤康复就相对困难,因为脊髓没有储备的神经细胞,并且损伤也是同时的一个局部节段的损伤,康复的难度就相当大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