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用架访谈录

周:李老师,能不能请你谈谈太极拳用架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李琏:其实,太极拳用架的基本要求,如虚灵顸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等与太极拳的其他套路是相同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只把吴图南师爷传授的太极拳用架的独特之处,结合个人体会说一说。太极拳用架我总结为六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要求动作准确,节奏分明。

太极拳用架的手法有点、击、推、按,钩、叼、挂、抖、弹;腿法有分摆、踢、蹬,踏、踩、勾、叼;步法有弓、马、虚、丁,抽、插、连、枝,凌空跳跃等;劲法有啄、劈、碰、搓、鼓荡、抖搂等,在功夫到达高级阶段时,更有离空、凌空等方法。应用到打法中又有抓筋、拿脉、截膜、闭穴等方法。所以,练习用架或在用架单操时,一定要遵从“无人若有人”的法则,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才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太极拳中的各种技法,达到功夫上身的境界。

少侯先生说:“要像铳子,要抢中线。”这就是说,无论做点、击、推、按,钩、叼、挂、抖、弹,还是捶、崩、啄、劈,其前手都要在自己身体的中线上。即身体中正,后手在前手的后下方,两肩与双手恰恰组成一个三角形,前手正处在其锐角上。从自身劲气的角度看,前手宛如处于一个锥体的尖端,而其尖锐程度则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吴图南师爷在《太极拳用架序稿》中说:“前手居于中线,来得紧、去得硬(即冷脆之意),不遮不架是个空,前手护住全身,左右移动,不可失半尺之径。”运用这种方法去抢对方的中线,或去攻对方侧翼,对己而言其危险性都是较小的。

周:在练习用架时,除了以上的要求外,在身法上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吗?

李琏:太极拳用架的身法要求与一般的太极拳练架基本相同,也是要求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等,但是要求蹲得很低。吴图南师爷常讲,少侯先生当年让他到八仙桌底下去练用架,说“只有这样才能练出功夫来,一到用时才伸缩自如”。

周:在步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李琏:太极拳用架的步法多用连枝步(即两脚开立时,一脚从另一脚前越过落步,后脚紧接着向同侧方向横迈一步的步法)。因为这种步法转换灵活,变化迅速。而且,全身动作要保持协调一致,上下相随。要讲究“气要中定,势要腾挪”,和“手急足轻,手到腰到”,无论练习、应用都绝不能有半分懈惰。

太极拳用架动作短小,速度疾快,练习一套一般用两分半钟。但由于其中有发劲、化劲,以及气的养、蓄、运、使与开合,所以有抑扬顿挫、节奏分明之感。用架中发劲冷脆,化劲圆活,甚至发(劲力的释放方法)即是化(化解对方进攻的劲力的方法),化即是发,发化结合,只一无二。但是,必须具备灵活小巧、疾快准确等条件,才能做到这一点。

用架劲中要有鼓荡等劲,此属合气之法,练时快中有慢,才能细细体会之。而且在应用中也要有换劲与蓄劲的过程,一般在换劲、蓄劲时,动作转换过程中速度要相对减慢。同时,太极拳用架又讲究意气劲相合,故其气结合意劲在运使时要快,而在养蓄之时也要相对减慢。这样,就形成了静若山岳,动若江河、若脱兔,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的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训练形式。

太极拳用架,通过日常练习则能自然而然地将其应用到技击中,从而掌握攻防节奏,保持动态中的平衡;同时,也容易了解对方的攻防节奏,调整自身的节奏去破坏对方的动态平衡,从中产生了“后发先制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打法。在太极拳的高级阶段中又有“先中先”的对峙方法。就双方对峙仅从时间而言,即通过寻找时间差来打击对方。故明朝大将俞大猷有“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和“知拍任君斗”之说。当然,“刚在他力前”仅是太极拳“占先中先”全豹之一斑而已。

吴图南师爷曾总结说道:“太极拳用架以势破竹,善能制人。近而使之远,远而使之近,引之使来就吾之势,节也。太极拳用架其妙在于熟,熟能生巧,熟则心能忘手,圆活不滞。又贵于静,静则心不妄动,而能裕如,变幻莫测,神妙无穷。有虚实、有正奇、有进锐、有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若雷震……”

周:太极拳用架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李琏:第二个特点就是要求周身松沉,举动轻灵。所谓“松”,是太极拳最重要的要求。我的老师马有清曾说:“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我的师爷吴图南在传授传统太极拳练法中就有专门的“松功”练习法。但是,有人把“松”说成对方一来我一松,或把“松”理解成懈怠、松软.这是不对的。

首先,我们应当明白“松”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招法,故而“松”是要贯彻在太极拳的“体”和“用”的始终的。简单地将“松”说成对方一来我一松,将“松”仅作为一种招法来认识是不准确的。然而“松”又不是懈,太极拳所练就的太极劲是意、气、劲的混合体,“松”是练习太极拳和应用太极劲时应具备的状态。所以说,若没有太极劲做内涵的“松”。是懈而不是“松”。反之,没有“松”的状态,也就缺乏练习太极劲的基础。因此,练习太极拳若脱离了太极劲去追求所谓的 “大松、大空”,则是空洞而不实际的。

周:你能否具体描述一下“松”是一种什么状态?

李琏:“松”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有人曾描述像一件衣服挂在衣架上;有人曾描述像一朵盛开的花。我的师爷吴图南把“松”分为三个阶段,并形象地用风吹三种不同的树所作的反应,分别形容三种不同的“松”的状态。第一阶段“松”像风吹柳树枝条摇摆而根不拔。第二阶段“松”像风吹杨树,枝叶作响而根不动。第三阶段 “松”像风吹松树,穿过松树的针叶而过而枝不摇。这三种状态的比喻,道破了“松”在势、劲、气三阶段的逐渐升华,更为贴切。

周:练用架时,为什么要强调“松”呢?太松了不就没有劲力了么?

李琏:前面已经说过“松”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招法。“松”不是懈,太极拳所练就的太极劲是意、气、劲的混合体,“松”是练习太极拳和应用太极劲时所应具备的状态。在练用架过程中,只有“势松”,方能做到关节灵活、招法多变,最后周身肌肉为我所用。只有“劲松”,意气劲方能随动作而承接转换,方能节节贯串,从而达到“舍招变劲”之效。只有“气松”,方能做到敷、盖、对、吞,方能有距离感,从而做到“气分阴阳,机先动静”“先知先觉”,发于机先;方能如松临风,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这些才是我们在练习用架与应用散手时始终应保持的“松”,当然,也是我们练拳当中追求“松”的目的。

周:那什么叫做“沉”呢?为什么太极拳用架刚刚说要“松”。现在又要求“沉”呢?

李琏:所谓“沉”,是与“浮”相对而言的,决不是要我们将身体练得沉重了,而是指气与劲的“沉”。我们通过站桩与练架的锻炼,能很自然地做到上身沉肩坠肘,下身松腰落胯,同时也能非常自然地做到气沉丹田、松落涌泉和根起根落了。久而久之,练就推挽不移的稳定性。另外,只有沉稳了,才能真正做到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要领。太极大师郑曼青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简单几句话却告诫我们气劲松沉的重要性。只有做到松沉,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性,有了稳定性后,才能再谈灵活性。因此,我们在练用架时,必须在根底坚实的基础上,做到步法上的灵活,身法上的轻灵。此外,松沉也是沾连粘随以及各种劲法的基础。“沉”的另一个意思是沉着,这是指在练习太极拳用架时要心静勿躁,总以“平常心”全神贯注地体会每一个动作细节,去体会盘架中的阴阳渐变的过程。久而久之,劲气转换自能灵活自如,随心所欲。由于沉着而产生松静,又由于松静而致空灵油然而生,此时动作如树临风,渐渐达到全身透空的境界。

“松沉”与“轻灵”初看似乎是矛盾的,但事实上按太极拳的理论是有阴阳属性的,因此对它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的。

周:太极拳中讲到轻灵的地方很多,什么叫轻灵?如何才能做到轻灵呢?

李琏:轻灵是指身体要轻灵。古人说:“身轻者体健。”欲要身轻,必从腰腿求之。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在练习之初期阶段同样要求有基本功训练。吴图南师爷小时候在鉴泉先生拳馆练拳时,首先是练习抻筋、挝腰、溜腿、下叉等加强自身柔韧性的武术基本功。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师爷曾详细地记录了拳馆中练习基本功的情况。武术运动中有一句谚语叫“不怕力大一石,只怕筋长一分”.就是说经过基本功锻炼之后,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增强了,全身关节运动灵活、屈伸自如了,运用到拳法上就能加强身法、步法与劲的灵活敏捷性。因此,做到太极拳用架中所讲的轻灵,首先是以加强柔韧性的武术基本功的训练为前提。有人认为,太极拳的练习不需要练习腰腿的基本功,事实上恰恰相反。据吴图南师爷说,他们幼年开始学习太极拳时,首先就是从抻筋、溜腿、挝腰开始的。有人说那些都是年轻人的事,其实并非如此。固然,人过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的柔韧性减退了,如果不注意锻炼,任其日益衰退下去是非常有害的。至于有人说“人老了,筋就抻不开了”,这也是不科学的。从前我曾亲眼见到一位从来没练过武术的77岁的银髯老者,开始时腰腿不好,蹲下去站起来很费劲,于是他每天在树林里坚持压腿、溜腿,半年以后他不但腿踢过了头,而且还能劈叉了。

我们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之后,筋骨肌肉会为我所用,这时再注重体验更高一级的东西,也就是追求太极拳用架中所讲的“轻灵”境界,即在经过了一番基本功训练以后,筋骨的柔韧性得到大大的加强,这时,我们就要用意念去加强劲气的转换。无论在盘拳还是练功,都要注意在每一个细微动作中做到劲气的轻灵转换。关于这一点,杜育万先生记的《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中曾有过明确的阐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筋骨松、皮毛攻是保证劲气能轻灵转换的关键。

所谓筋骨松,可以通过松功的练习,令全身每块肌肉能随意运动,足、踝、膝、胯、腰、肩、肘、腕、掌、指等主要关节都能活动自如。而且,通过太极拳气功的特殊修炼之后,能做到“气遍身躯不稍痴”,然后逐渐达到能“全体发之于毛”,从而能使毛发也得到开发,做到皮毛攻的要求。气先劲后,节节贯串,周身各点均能随意收发,抽添变化,即可谓“虚灵在中”矣。然在太极拳用架中动作劲气的变化都以轻灵疾快、势势相连、似断非断为标准,并且每个姿势务必准确,所以,若要做到如此“轻灵”,非得在正确的指导下,下一番脱胎换骨的苦功不可。

(0)

相关推荐

  • 传习录‖71.《八字歌》及其他

    <八字歌>及其他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宋书铭的<八字歌>历来争议也很大,主要就是那一句:"十个艺人十不知" ...

  • 【太极拳理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详解

    第一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

  • 刘晚苍:太极拳走架与太极劲

    和美太极 练太极拳如写字一样,字写的好叫有味,这味就是神韵,在太极拳里叫气势,不在样式在气势,气势即大气磅礴之势,内涵之势,太极拳的外部动作可以纠正,其神韵只能自悟了.不在架式而在于内在的劲路,架子好 ...

  • 传统太极拳功夫架

    传统太极拳功夫架,是王敏夫老师在师门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太极拳家传系统训练的核心功法,依据传统老套子拳谱,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道家黄庭经的修炼,整理而成的集武术.中医.丹道于一体的拳功 ...

  • 身法是太极拳走架打手的灵魂

    太极拳走架与推手的关系辩证而统一,走架是知己功夫,在与无形的人推手:推手是知人功夫,考验走架的水平."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所以平日走架时,就要当作与人打手(即推手).而打手又离不开走架的基本 ...

  • 传统太极拳功夫架拆拳讲劲

    拆拳讲劲原本一直在门内秘传,原来一直父子相承,都是在门内老前辈关上门自己修炼的东西,外人很难了解其中的窍要,本人有幸跟随几个老师学习了太极拳的拆拳讲劲之法,现在整理出来传授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 拆拳讲 ...

  • 释延弘: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全套正面演示)

    释延弘: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全套正面演示)

  • 太极拳练架中的定势与连势

    (文章来自网络,出于公益而转刊.如有侵权请给本公众号留言告知,将予以删除.) 太极拳练架是一种传统练法,乃是与用架相对而言,一般称之为行功架,如今广泛普及的太极拳运动即指此而言.然而行功练架中又有定势 ...

  • 这是杨澄甫传给董英杰的太极拳快架,嫡孙董增辰示范快拳发力!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养生在于养心,养心在于心静,关键是如何心静

  • 陈大冠 | 精彩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太极名家陈大冠精彩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太极名家陈大冠精彩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