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人吐槽越来越多餐厅用料理包的事儿,我们来算笔帐

@徐佳杰 plus:刚刚看到微博上有人吐槽越来越多餐厅用料理包的事儿。
大家似乎很怀念小饭店小老板的旧时代。

咱们来聊聊吧?先算笔账。
现在上海收入比较高的白领,吃顿午餐预算顶多 30 块,再多就要狠狠心了。
小饭店基本上只有一个厨师,“正经” 做 “正餐”/ 家常菜的话,一餐时段顶多服务 3 桌,每桌 3 个人。
人再多的话,你必须用料理包了,要不就得加个切配小弟,再聘个服务员,给他们交五险一金,成本蹭蹭蹭往上涨。
我们要知道,大城市里的很多餐厅,老板就夫妻两个人,服务员,厨师切配都他们俩干了。
9 个人 270 块,一天 2 个时段,30 天无休的话,16200 块,假设能翻一次的台的话,算他 32000 块。
你连租铺子的钱都不够付的。

啥?不给交金不就行了吗?
聘两个 2000 块的 “学徒” 帮帮忙成本能高多少?
。。。你咋比资本家还坏!那还好意思骂料理包吗?

如果把餐饮市场拆细来看,就会发现料理包解决的是中等收入人群的餐饮需求。
他们把食品安全 / 干净放在第一位。并且我们也能明显感知到,在料理包普及开来以后,中国的食品安全恶性问题是确实减少爆发的。
不能说没有,但概率降低了。

其次才是可以下咽的口感,然后是能够负担得起的价格。
在这个价位段,不管是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墨西哥哪怕跑到南非去,也只有料理包能满足需求。

这时候肯定有人跳出来说不对啊!
我们这儿就有小餐厅,一中午能服务几十人上百人的。
那你看看他的品类呢?菜饭骨头汤,饺子,馄饨,炒饭。
提前切配好了放那儿,客人到了炒一炒,这和料理包有啥区别?
有些有个 20 平的简陋铺子,有些是干脆推个炉灶到路上直接交易。
或者包饺子的阿姨一边包饺子一边摸摸屁屁,一边擦擦鼻涕,一边教训教训孙子。
从细分市场来看,他们满足的是金字塔最底层人群需求的,一点都不矛盾呀,也有很多人吃的。
而工薪白领的肠胃,已经被工业化驯化得相当娇气了,吃个苍蝇馆子都能拉三天,就别说顿顿吃这种盒饭了。

当然也有例外啊,譬如广州 / 上海那边的本地人,家里动不动两栋楼的那种。
一碗牛肉面卖 10 块,满满一大碗肉,别人乐意,别人高兴,那你遇上了只能说是福气。

说白了,料理包为啥能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行?
中国的优势是啥?制造业。中国的弱势是啥?各行人才培养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包括厨师。
料理包,是中国人用最优势的能力 “制造业” 去解决中国人安全吃饭问题的法宝,他是有非常巨大的正面意义的。

要解决巨量工薪阶层的吃饭问题,现在唯一能看到的方案,也只有料理包一个。
现在没有人能提出更有建设性,更富有创意,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呀。
当然,每年多培养十几万底薪的厨师,的的确确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但你扪心自问,你自己愿意 20 天或者 30 天工作在嘈杂,炎热,油烟气重的大厨房里,一天 15 个小时吗?
“我不愿意干,但反正有人干?”
你在自己家都不愿意开火灶,想要点外卖,凭啥觉得别人乐意干这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别扯精神,都忘了自己兜里有多少钱了吗?
你们去看看《孤独的美食家》,现在总共块 100 来集了吧?饭钱低于 500 日元的有几集啊?都是哪些菜啊?
我说句遭人骂的大实话,包括本人在内的,微博上可能 90% 的用户,一个月工资不吃不喝全加起来,可能都吃不起一顿正经高级工匠做出来晚饭。
(说着说着就哭了。)

我们现在真需要资本建设更多的料理包生产线,把便宜的三餐输送到每个省市。
料理包的恶,恶的要么是高昂的房租,要么是有人贪心不足蛇吞象掺劣质原材料。
但你不能因为这两恶,就否定料理包的存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