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演,这样过六一也很有意义
六一近在咫尺,我敬所有挺过来的老师,是条汉子!
毕竟,经历了少则三周、多则两个月的六一排练的“摧残”,老师们真的是太累了!
不知何时起,儿童节变了味,成了“儿童表演节”、“幼师加班节”......花费如此多的精力来一场盛大的六一表演,真的有必要吗?今天,幼师口袋就来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孩子在“受苦”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儿童节还是表演节目,对孩子来说起初都是新奇的、有趣的。
但我们也知道,孩子常常是“三分钟热度”的(非贬义,只是年龄特点所致的正常现象),而动辄长达一个月的练队形、练节目,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或无趣。
更有甚者,会取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游戏和学习环节,来“专心”排练。但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那么长时间吗?本该游戏、学习的时间又如何得到补偿呢?
而到了表演的那一刻,自然有孩子是“享受舞台”的,也自然有孩子是“不愿抛头露面”的,也许有很多人刷到过这样的视频,孩子们一边哭一边坚持完成表演: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很可爱,但很心疼;一场盛大的儿童节表演背后,终究有孩子“默默承受”。
02
老师在“受苦”
一场六一表演,离不开全园老师的无偿加班,环境创设、节目选定、排练、会场布置、邀请函制作、公众号推送......
我没有按照逻辑去排列这些事项,因为筹办六一的幼师早就忙到没有时间去思考先后顺序了!
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除了占据老师大量的时间,还“赶鸭子上架”要求老师学会多项技能:摄影摄像、海报设计、文案撰写、舞蹈编排、新媒体排版......一次六一的筹备,生生把老师逼成了“十项全能”。
那还有时间陪伴孩子吗?忘了,孩子也忙着排练呢。
03
家园关系在“受苦”
而六一表演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催生了家长和老师之间、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矛盾。
在知乎上搜索相关关键词,我发现了一对有趣的问题:
图片来源:知乎
家长不愿意配合购买统一的服装,却坚持要让孩子参加表演。我想这样的问题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吧。除此之外,老师一定还遇到过:
◇ 各种理由缺席排练却硬要孩子站C位。
◇ 质疑老师或家委会统一安排的服装不好看、收费不透明。
◇ 嫌六一活动麻烦,占据工作时间。
......
在幼儿园“丑闻”频发的时代,家园关系本就紧张,一场原意很好的活动成了矛盾的“催化剂”,未免让人有些唏嘘。
六一表演原本是没有错的,孩子们确实能在筹办节目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培养自主性、规则意识,直至收获一段难忘的回忆。
只是在要求(环创的精致程度、动作队形的统一程度、会场装饰的豪华程度等)被不断提高的今天,六一表演似乎不再是单纯的庆祝,而是幼儿园之间“牌面”的比拼。
当六一表演是为了一个朋友圈、一次推送,那似乎有些过于形式主义而弊大于利了。
所以,出问题的不是六一表演本身,而是形式主义导致的高要求。
儿童节原本是一个关于“死难”的节日,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被残害的儿童,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而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孩子是家长的“掌中宝”,儿童节也该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意义。
现在的孩子不缺物质、不缺伙伴、不缺快乐,也许只是缺一些“自己决定”的机会。
在衣食住行由家长一手包办,幼儿园活动满满当当,周末被培训班占据的情况下,儿童节也许是一个好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喘息”,自己做一次决定!
而比起一场老师高度安排的表演,也许下面这些活动,更能体现儿童的自主性哦。
01
自己决定吃什么
案例来自缙云县机关幼儿园
或许,我们可以在儿童节举办一场美食节?
在“缙云美食”的大主题下,各班幼儿经过调查、投票,确定自己班级的美食小主题,开展相关的项目化活动。如大一班的冰凉腐、大二班的炸馄饨、大三班的美食是壶镇豆腐丸、大四班的缙云烧饼、大五班的粽子。
都想当摊主怎么办?来竞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