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陈潮祖:我有一方,排空湿气,治湿气便秘!湿去,肠自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展一把折扇,沏一杯香茶。如沐的秋风里,我要和你说怎样的故事?
    其实,说来说去,都是人间疾苦、世间百态。
    我的笔,装不下经世的雄才,
    我的墨,画不出滔天的武略。
    我只能略略说一说,这岐黄之门的有趣故事,以助你的谈资。
    来吧,我为你单刀直入。
    话说一女子,年50岁,什么毛病呢?就是大便不通。
    就诊的时候啊,已经连续一周没大便了。在平时,也是5到7天解大便一次,而且大便十分干结。
    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6年。
    六年间,患者遍尝中西药,尤其是号称可以通便的中成药,凡叫上名字的,吃了个遍。
    结果,无效。
    这到底怎么回事?几经辗转,她找到了我国巴蜀名医,杏林名宿陈潮祖老先生。
 

    陈潮祖老师,生于1929年,卒于2018年,自号六爱主人。他的生平,我不想多介绍了。您到网上查一下就知道了。我只说一句话:他的一部《中医治法与方剂》,是中医学人必须人手一册的学习参考书,在学术界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陈师端详面前这个患者,和一般胃肠积热的人便秘者不一样。她毫无火热之象,相反,面色淡黄无华,舌淡苔白滑,脉缓,全身乏力。
    陈师又看了看患者之前用过的东西,无奈道:“世人皆知肠燥津亏可引发便秘,却不知肠燥津亏源于何因!此患,绝非热邪伤津,而是痰湿阻滞,津液失布啊”!
    书一方。方见——
    桂枝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6剂。
    结果,患者反馈,只用了一剂,大便一日之内解2次。六剂全都用完,大便一日一次,诸证悉平。
    六年顽疾,一朝而愈。患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当面欲磕头谢恩。陈师挽劝未果之下,患者竟长跪不起,感激涕零。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啊?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很简单,就是痰湿之邪蕴于体内。它舌苔白滑,为典型的痰湿之象。痰湿源于脾虚。脾虚不得生化气血,于是面色苍白萎黄,四肢乏力。气血乏源,鼓动乏力,加之痰湿蕴阻,故而脉象偏缓。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派湿象,是怎么引起便秘的呢?
    说起来,这也很好理解。
    首先说,我们的肠道,必须得有津液的输布。肠子里头润泽,大便才会推导得顺畅。
 

    便秘,显然就是肠子里的津液,输布失常了。
    为什么输布失常?原因之一,可能是水源匮乏,就是没有水可输布了。原因之二,就是津液在输布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无法输布。
    显然,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无法输布。因为她体内有大量的水湿痰饮之气啊。这东西黏黏糊糊,横亘在那里,挡住了津液输布的通道。这就好比一根水管子,里头被胶水给糊上了,你怎么通水啊?
    所以说,当务之急,是把痰湿之邪给去掉。怎么去掉啊?陈师在医案里,用的是张仲景先师在《伤寒论》当中记载的名方“五苓散”。
    五苓散的配伍,原方组成是肉桂、猪苓、茯苓、白术和泽泻。其中的肉桂,一般都用作桂枝。简单理解,就是桂枝温阳化气。痰湿为阴邪,得阳则化。所以桂枝在这里头,温行阳气,属于给化解痰湿添加动力。其次,白术健脾燥湿,温散水湿之气。泽泻、茯苓、猪苓都是健脾利湿之品,打开痰湿外出的通道。
    其实,就这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
 

    当然,这看着简单,实际上则体现出陈师对疾病的深刻理解和观察,对经方的认识。可以说,只有对问题认识到了一定深度的人,才会用最简单的办法,化解疑难问题。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肯定会给开一大堆的药,但是毫不对症、没有头绪,更谈不上章法。
    我把这个经验写出来,供读者们参考借鉴吧。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现在啊,受生活习惯,尤其是作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便秘的人不少。真的都有火热之邪吗?未必。你记住,湿气便秘,在现代人身上越来越多见了。以前,还有人问我,文老师,湿气是潮的,怎么会让人便秘呢?我今天用此文给你解释了,希望你能看懂。
    好了。故事和道理,就说这么多吧。
    折好扇子,盖上茶杯,打扫几案。
    你我欢谈一场,此刻暂且作别。
    来日方长,有空再聊。
    全文完。

转自 小药养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