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扁鹊医书,为何刚一出土,他就被移出了历史课本?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的这篇《扁鹊见蔡桓公》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古文之一,那句“寡人无疾”如今还成了一句网络流行语。这篇文章曾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出现过,当初老师讲课的时候特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让我们不要讳疾忌医。

但不少对教材有关注的读者可能发现了,不论是语文课本还是历史课本,有关于扁鹊的内容都遭到了删减,这是为什么呢?而且这种情况都出现在扁鹊的医术出土后,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期间,四川成都在修建地铁3号线的时候发现了几座西汉时期的墓葬,相关专家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挖掘考古。在3号墓葬中考古专家们找到了920余部竹简以及人体穴位画像,据考证这些文物与古代著名神医扁鹊有着很大的联系。

这些竹简大致可以分成九部医书,其中一部有着明确命名,为《五色脉诊》。根据后续研究,专家们表示这些竹简上记载的内容,证实了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医疗体系,并且还证明了这是扁鹊的医术。

但5年之后,也就是2017年,大家发现有关扁鹊的记载在课本中纷纷“下架”,原本专门介绍扁鹊的历史教材中也没有了这位古代名医的身影。这不禁让人感到分外奇怪,为什么出土文物证明了扁鹊的医术,反而他却从教材中除名?

有记者采访了编撰历史教材的编者,编者给出的反馈是:扁鹊在目前是否真实存在还有争议,历史讲究真实性,尽管扁鹊在史书中有记载,但也太玄乎,太不可思议。”有了文献,却说其存在玄乎,这是个什么道理?难道又是一番教材编撰者们的推脱之语吗?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编者的这个反馈并不能算是推脱,因为扁鹊的存在的确存疑,如今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扁鹊并非是一个人,而是类似于一个代指,先秦时期的文人将那些比较玄妙的医术故事都归结到了一个人的头上。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关于扁鹊的故事,要不历史跨度太长,要不就太过玄妙。

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了扁鹊帮助鲁公扈、赵齐婴换心,竟然还导致二人妻子互相不认识二人的故事。换心手术在如今都是不可能达成的手术,更别说在两千多年前,根本不存在做手术条件的春秋战国时期,只能说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道理,却不具备任何历史参照性。

扁鹊还有个很著名的案例就是断定赵简子病症之事。赵简子就是赵鞅,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有一次赵简子突然昏厥过去,整整五天都没有任何动静,这可给赵简子的家人以及属臣急得不行。

恰好扁鹊经过,就告诉赵简子的心腹董安于:“这没什么好担心的,之前秦穆公也曾这样过,你家君主三日必定醒来。”果不其然,两天半后赵简子醒来了,并且因此赐给扁鹊良田四万亩。

秦武王是一个死法比较滑稽的帝王,死于“举鼎”。他有这项爱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死之前就因为进场举鼎导致腰部拉伤,经常疼痛难忍。

扁鹊行医至秦国时被秦武王请进宫,一下子就将秦武王的病症祛除了,这让秦武王大为惊奇,想留下他作为太医院的首领。秦国太医李醯知道后生怕扁鹊取代自己的地位,因此将扁鹊逼出秦国,还买通杀手将扁鹊杀害。

但问题来了,赵简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在公元前476年就去世了;可扁鹊之死却跟秦武王有关,秦武王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公元前329年才出生,在扁鹊与赵简子的故事以及扁鹊与秦武王的故事中,相差将近200年。算上治疗赵简子时扁鹊已经出名,这等于说扁鹊至少有两百多岁。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非常短,扁鹊再怎么是良医也难以做到让自己存活两百多年;再加上之前举例的关于扁鹊太过玄妙的故事,的确对于他的相关记载是有很多疑点的。

因此倒不是说因为发现了扁鹊的医术就将其移出教材,而是因为发现了扁鹊的医术导致历史界对其考据更加详细,那么在发现不对劲后,秉着求真求实的念头,暂时将他移出历史课本,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