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上下五千年》186

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官,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去吧。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顺手斫倒了一个军官。陈胜也赶上去,把另一个军官杀了。

陈胜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大伙儿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听您的!”陈胜叫弟兄们搭个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楚”字。大伙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秦朝。他们公推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就这样,陈胜、吴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揭竿而起”(揭,音jiē,就是举起的意思)。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归去来兮辞》四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27)情话: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译文: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赏析: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

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

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

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离骚

屈原[先秦]

第一章:《被贬》之《屈原被屈》

(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

12.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文:

12.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注释:

12.

流亡:随水漂流而去。

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前世:古代。

异道:不同的道路。

屈:委屈。

尤:责骂。

攘:除去。

诟(gòu):耻辱。

伏:通“服”,保持,坚守。

厚:厚待。

主要思想: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

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在此情况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民生之多艰”,而祖国陷入“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爱国爱民的屈原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满怀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作为;同时揭露腐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结党营私,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罪恶;描写了屈原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

细 节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周]《诗经·邶风·燕燕》

这是古代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送别诗。是卫君送别二妹之作。全诗共四章,这四句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断句组成。

主要通过远送的行动表现依依不舍,再进而写人已远去,送者却还佇立瞻望,直望到人影没去,禁不住泣涕涟涟,深一层表达出留恋之情和离别的痛苦。

宋许顗yⅰ3《彦周诗话》评此云:“真可以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如人,远上溪桥去’;东坡与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皆远绍其意。”这说明用此法表送别情是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段。

莎士比亚剧中描写女主角惜别夫君远行时也用了这一方法:“极目送之,注视不忍释,虽眼中筋络迸裂无所惜;行人渐远浸小,纤若针矣,微若蠛mⅰe4蠓meng3矣,消失于空濠矣,已矣!回眸而啜其泣矣!”(引自钱钟书《管锥编》79页)大洋彼岸,诗人手法何其相似乃尔!

承续此法者,不胜枚举,六朝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顾望脰dou4未悁yuαn1,汀曲舟已隐;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谢惠连《西陵遇风》:“回塘隐舻拽Zhuaⅰ4,远望绝形音”:

唐王维《观别者》:“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宋人张先《一丛花令》:“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辛弃疾《鹧鸪天》:“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以至明朝何景明《河水曲》:“君随河水去,我独立江干”,继之者不绝,蔚成大观。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

张先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宋代: 苏轼

不饮胡为醉兀wu4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

南北朝: 谢灵运

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与子别山阿,含酸赴修轸zhen3。

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

顾望脰dou4未悁yuan1,汀曲舟已隐。

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

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

日落当栖qⅰ1薄,系缆临江楼。

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

淹留昔时欢,复增今日叹。

兹情已分虑,况乃协悲端。

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

戚戚新别心,凄凄久念攒!

攒Cuan2念攻别心,旦发清溪阴。

暝投剡shan4中宿,明登天姥岑。

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

傥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

背景:

当初文帝登基,诛杀灵运宿敌徐羡之等,谢客曾满怀希望,就任秘书监丞,与修《晋书》。但宋帝所赏识谢灵运者,不过是他的族望与文才,实际上对他却心存疑忌,因而可以慷慨地称誉灵运的诗书为二宝,但却并不予以高位实权,灵运意殊不平,旷政游行,默示抗议,终于引来了这第二次的放归贬逐。这次打击,较之前番外放永嘉更为沉重,绝望之余则更趋放荡,《宋书》 本传记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竣,岩障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 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纵情山水,放荡形骸,其实是内心幽愤外在的变态宣泄。这一点,唐人白居易看得最彻底。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偕奇趣(《读谢灵运诗》)。放荡越甚,幽愤越深,一旦与知己相对时,就会表现出加倍的沉痛与热切,此诗正可见出谢客放荡之下的庐山真面目。

赏析:

全诗三十二句,八句-层,凡四层。

第一层写远游别弟,两情依依之状。起二句切题面登临海峤,并点明时令。深秋往寻远山,山远行不近,看似语意重复,细味之可感到诗人矛盾的心情,寻游之兴固佳,然而想起行程遥远又不禁愁从中来。与子别山阿两句点题面初发彊中,且以含酸赴修畛,将游兴与愁别的矛盾侧注到愁别中来。离情是如此的深重,往时携手联袂,今日中流分别,情怀依依,舟已行而人犹引颈相望,奈何舟行太速,颈犹未酸,行舟已隐没在曲屈的汀州之中了。

第二层写惊流泛掉,日薯栖泊,但离思无时或去,往事都来心头。前二句笔分两面,隐汀绝望舟为送者设想;从弟一定还伫立江岸,望断去舟 ;然而行者则已驾掉逐惊流(驾掉, 急速行进的册) ,在被浪惊涛中心潮起快了。三四句合二为一,用《列子》中公孙朝欲尽-生之欢, 穷当年之乐语, 说的是:真想把一生的欢乐合在一一起,与从弟并作这一次的干里之游。这是承上两相遇望而来很自然的想法(旧注解为欲扣平生相与之欢,而独为远游,调甚。既来明上下各二句的离合关系,又分明忽略了并字),但是分别已成事实,并游之想徒为子虑。千里独行,愁思中不觉已夕阳西下,当是泊舟栖息之时了。寻寻觅见,诗入终于停舟系缆在临江楼:下。偷偏选中此地泊舟的理由,不仅是因为黄昏当息,更因为此地曾与从弟等同来共游,故地独栖,回忆当时的情景,也是稍好离思, 慰情聊胜无的办法。

第三层承上申足别恨。忆普本为消愁,但结果88共游之欢乐反而映现出今日独行的悲苦,旧欢转成断愁,不禁叹息频频。这种无可排遗的憋怀本已使人劳心焦思,更何况又逢这启人悲想的深秋。耳H 只听得,秋泉活活,袁猿嗷嗷, 悲愁断场的秋声,你漫在夹江两岸。闻此,成戚新别之心,更引动了8事万千,都来心头。

第四眉,力图从悲苦中振起,拟想舟至到中登游寻仙的情景以自迪。诗人不堪新愁旧悲转相交煎的心情,就计算起行程,明日从鬼谷子修行的清溪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渐东名胜划中,而后日清晨就可學登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了。-旦在高出尘器的云霓中獨样,归期就将不复计虑。也许此游有幸遇到接引汉代王子乔到嵩山为仙的古仙入浮丘公吧,那么就更要与从弟永远分手了。全诗在远游成仙的退想中结束,又仍含值着对从弟的怀恋,正与开头远行惜别首尾呼应。复杂的情思,是喜还是悲,是喜为主还是想为要,恐怕诗人自己也难以说清,而读者则不妨见仁见智,去慢慢品咂。

不难看出,此诗体制酷学曹植的名篇《赠白马王彪》。彪为植之异母弟,此诗则赠从弟惠连。二)都受倾轧,无法在朝廷存身,而作远游,灵运曾谓天下之才共一石,曹植得八斗,自己得一斗,余-斗,天下人共分之。而由此诗可见,灵运之心析陈思,不唯在仰其才,更在于可引为同病相怜的隔代知音。其愤而成篇( 《赠白马王彪》序)的歌唱,又一次证明了钟像所说谢诗共源出于陈思,沟为慧眼虫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宋代: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鹧鸪天·代人赋

宋代: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牛对牝pⅰn4马,水浅对山深。曾点瑟,戴逵琴。璞2玉对浑金。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不雨汤王方剪爪zhαo3,有风楚子正披襟。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注释】

犍牛:阉过的牛。 

牝马:母马。 

曾点瑟:《论语·先进》载,孔子问曾点志向,曾停瑟作答,极为孔子赏识。 

戴逵琴:《晋书·戴逵传》载,戴逵能琴,武陵王召之,戴不就,对使者碎其琴。 璞玉:《晋书》载,山涛为人厚重,人拟为璞玉浑金。 

剪爪:汤时大旱,汤剪爪发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乃雨。 

披襟: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寸阴:夏大禹惜寸阴。 

一刻:宋苏轼《春宵》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宝庆在宋为邵州,因理宗以藩邸入承大统,改今名。资水绕城,江山胜绝,又多饰为亭阁,游观者每喜题咏,如双江六岭十景塘,其著者也。

今录题联如下:

一、双清亭云:

把酒涤凡襟,任天涯草绿,世界尘红,此心澄似双江水;

凭栏豁望眼,看细雨帆樯,夕阳楼阁,胜概多于六岭春。

二、观澜亭云:

云带钟声穿树去;

风吹帆影过江来。

三、亭外亭云:

好景欲仙,何必重寻三岛;

引人入胜,尤须更上一层。

各联虽雄奇不足,而描模当地云物,亦有澄潭见底之妙。

又,资江北岸回澜亭联云:

唤彼竟奚为,莫贪著蜗角微名,蝇头细利;

临行何所赠,好记取东城白水,北郭青山。

右节苹庵《棃云忆语》。

台州八仙岩吕祖殿,临海严成朝题联云:

看下方扰扰红尘,富贵几时,只抵五更炊黍梦;

溯上界茫茫浩劫,神仙不老,全凭一点度人心。

亦饶有指点。

又,燕子矶观音大土像柱联云:

音亦可观,方算聪明无二用;

佛何称士,须知儒释有同源。

枯窘题亦极力渲染,至为难能。

又,张南山题天后宫联云:

大海茫茫,到无岸无边,视于天,天高在上;

飘风发发,正可危可惧,徯我后,后来其苏。

虚神实像,描模毕肖。

与同工者,一为曾文正金陵灵谷龙神祠联云:

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

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一为某氏龙兴源龙王祠联云:

宗臣遗像肃清高,在天成形,在地成象;

山川出云作霖雨,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一雄厚,一坚卓,不恒觏之作也。

又,唐蜗寄英题能仁寺中憩白堂联云:

古刹有真如,最庄严七层宝塔;

老僧无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

殆有缩龙成寸,吸海入壶手段,必如此方能言语大。

县南六十里,云朝山高立入云,几于俯视天门十六峰。山椒有寺,香火甲一乡,相传寺有藏珠,能定风。朱贞白有题联,亦不凡。

一云:

云气欲为天下雨;

珠光常拥佛前灯。

一云:

老衲近寻雷岳去;

天风远送叆云来。

按,叆云、五雷均县名山。

予有题石门影香洞联云:

此是人间第几福地、几洞天,怪道书无传者;

安得世外有一桃源、一渔父,避秦暴共居之。

盖洞在罗家坪,友人郭东史希隗督予题之,自言其地清以前未入中国版图,盖天然避世之桃源也。

无锡鸿山泰伯墓,齐梅麓彦槐题联云: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可云浑括。

予亦有题符孝子墓联云:

隔涧与张翰林抔土相邻,孝子诗人,同有千古;

读碑感连处士遗风而起,贩夫牧竖,亦尊五伦。

按,孝子名正道,童时以割股疗母疾,获旌于朝者也。墓在县七都南山坪,张兑元翰林工诗,墓亦在南山坪,坪又有孝子祠。其嗣裔符靖献膺祥题联云:

帝旌其行,民视其德;

人伦之至,孺慕之诚。

语极简质耐紬绎。

又,谭复生嗣同题仲兄墓石联亦佳,联云:

血恨千年,秋后愁闻唱诗鬼;

空山片石,苍然如待表阡人。

对语遒上,有石古路细、空山秋色之异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