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广辟肥源多收粮

广辟肥源多收粮

六七十年代是大集体时代,给人留下诸多回忆。常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广辟肥源的事至今记忆犹新。

猪牛栏粪唱主角。这种有机肥是草本植物、土和猪牛粪便的混合体,肥效长、改良土壤兼而有之,是种田的当家肥,但是过程繁琐而且费力。首先趁晴好天气选择有草皮的空地,用锄头带土取其表层,称作“挖草渣”;几经翻动,以致晒干,这样便于吸尿;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将其挑回家中垫栏,或者存放,以备雨雪之需;挖栏是高强度活,干的挑进,湿的挖出,一担百余斤,一次几立方,直至送到田间,如此往复,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牛粪熏土肥效高。这种农活叫“火烧土”,安陆俗称“熏墩子”。农户将湿牛粪踩成饼状后晒干堆放,需要时挑至田地里,定量分堆点燃,继而用扯耙盖土坷垃熏烧,忌用碎土,否则缺氧熄灭。盖土要把握火候,燃烧点小不行,完全燃烧不可。一块田,一平方左右一个土墩,生火的盖土的各执其事,各负其责。整个场面“粪烟四起””粪香四溢”。干这活不能懈怠,时刻准备着,累人;与火为邻,热火交加,烤人;与烟为伴,吸气就是吸烟,呛人。尽管如此,人们还打趣地说:经过烟与火的考验,我们终于成了牛(牛粪味)人!牛粪本来就是有机肥料,土经烧熏富含磷和钾,灭菌除病又改良土壤,肥效明显,颇受农民看重。这种方法多用于育秧苗圃地、插秧田块和红薯扦插地。

三月打蒿正当时。”蒿”并不单指蒿草,绿色植物嫩苗都属此类。春暖花开,草长蒿盛,人们挑着竹篮,拿着镰刀,出现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荒坡野岭,割野草,砍肥蒿,空篮而去,满担而归,称重后踩入水田腐烂。还有花蒿,它的肥效高于草蒿。二月是芫花盛开的季节,老家山场大,漫山遍野的芫花成了紫色海洋,是免费观看的原生态花园,更为积肥提供了便利。男女老少提篓携袋,竞相采摘花蒿,有的人为了省时还带上烙饼,吃在野外,喝在池塘,手提,背扛,肩挑,累并快乐着:我为队里积肥忙,多劳多得有荣光。

冬春农闲取塘泥。老人常说“闲土三分力”,这里的“力”指的是“肥力”。池塘里的淤泥都是村前房后冲进去的闲土,枯枝败叶的碎屑,再加上饲养的鸡、鸭、鹅、牛禽畜粪便,与淤泥结合后颜色变成褐黑色的塘泥。每年冬春,选取临近村落的池塘,用水车取完水,挖出淤泥,挑在农田里,经过霜冻,日晒泥散 ,麦苗绿,禾苗壮。取塘泥是一举两得的事,既为庄稼施了肥,又为池塘扩了容,增加了蓄水量,田间灌溉因此得到保证。

红蓝草籽美一冲。为了补充肥源,队里将冲田偏远田块种上红(紫云英)蓝(鼠尾草)花草籽。三月是草籽最旺盛的时候,鼠尾蓝,紫云艳,蝶舞蜂飞,色彩斑斓,这是绝美的田园风光。此时将其翻入土里,关水沤肥。继而用耙耕作,用蒲滚将露在外面的草籽压入泥中,以强化腐烂效果。十天左右,水绿泥黑,老远就嗅到发酵的味道。农忙假期,打蒲滚的活我和邻居同伴承包了,站在上面,鞭子一挥,牛奋力前行,蒲滚声声,泥浆四溅,耳边萦绕着《青松岭》的主题曲,唱着: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叭叭地响哎,哎咳依呀。

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哎咳哟,

劈开那个重重雾哇,

闯过那个道道梁哎, 哎哎咳咳依呀哎哎咳咳依呀,

哎哎咳咳依呀哎哎咳呀,

要问大车哪里去吔,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夜幕收工,俨然一个泥人,仍乐此不疲,正所谓裹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户外捡拾禽畜粪。这事是男孩的”专利”,假日,周日,扛粪筐捡猪粪、狗粪、鸡粪、鸭粪的触目皆是,食品的猪圈、放鸭的鸭院成了捡粪的目标地,翻墙越院时而有之,在当时,按孔乙己的逻辑,窃粪不能算偷,谁的称量数大,谁对集体的贡献就越大。寒冬捡拾狗粪还闹出笑话,狗排便并不随便,有固定的便点。大清早去捡冻成石块的狗粪,天黑看不见,下霜一片白,误将瓦砾石块当狗粪,即使受到“弄虚作假”的嗔怪,心里还是自得其乐。

尽管如此千方百计广辟有机肥源,由于化学肥料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尤其是种子不优,亩产量还是徘徊在两百公斤左右。如今,农民种田肥料充足,种子优良,最高产量过吨,民以食为天,饿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隆恩。

积肥日子今犹记,吃饭不忘神农恩。

2021.5.2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