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几回伤往事,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东吴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

一看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孙皓无奈举旗投降。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这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安史之乱,给大唐留下的一个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藩镇割据,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唐的整个后半辈子。

直到唐宪宗时期,大唐也取得过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那几年朝廷相当有威信,国家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唐宪宗死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东吴统治者孙皓,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藩镇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历史总是相同,王朝的更替,国家的辉煌,人物的风流,总是付了萧瑟的风雨。

只是河山依旧,日月未改。

明明看开了历史人生大抵如此,兴衰寥落也都是自然,却终究绕不开由此而生的悲伤与苍凉!

------END------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迂夫子读诗词yufuzidsc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