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色调主义?
Albert Pinkham Ryder《The Lovers' Boat》1881年
色调主义,或是调性主义很少有人提起,因为它表面看似平常,能用几条规律总结出来,但是它真实地唤起的情感可能比其他派别更多。不可缺少的两个特点就是与音乐和景色相关。
此乃何物?
色调主义(Tonalism)这种艺术风格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艺术家开始用有色气氛或雾气的整体色调来描绘风景。
Théodore Rousseau《Barbizon Landscape》,1850年
1880年-1915年,这一画派的艺术家常用的颜色是灰色、棕色或蓝色等这类深中性色调。到了19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评论家开始使用“色调”一词来描述这些作品。
George Inness《观赏太阳的光》,1887年
它直接受到巴比松学校的影响,因此“色调主义”这个词也被用来描述受这所学校启发的美国风景。
George Inness《太阳升起》,1887年
从表面上听着,难道色调主义与音乐有关系吗?这里的“调”所指的是某种音乐性,他们希望通过颜色,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来自遥远宇宙的和谐。因此柔和的笔触和配色迅速在这一画风中流行起来,同时影响了音乐家和诗人。
爱德华·斯泰肯《Moonrise—Mamaroneck》,1904年
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是调性主义绘画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早期画作偏向写实,后期逐渐转向于捕捉线条、形式与色彩,截取瞬间的色彩感受成为了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惠斯勒的作品
惠斯勒常将音乐中的抽象概念糅合到绘画创作当中,并将作品命名为“曲”,并以此创造一种诗意的画面。
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夜晚的黑与金》,1875年
另一位代表人物就是是乔治·英尼斯(George Inness,1825-1894),他的风景更加能展现出自然的美好。
George Inness《月亮升起》,1887年
William Gedney Bunce《威尼斯》,布面油画,50.8×66cm,1900年
William Gedney Bunce《Venice Shimmer》,布面油画,71.1×91.4cm,1912年
为何特别?
调性主义绘画常常透露一种怀旧、忧愁的感觉,是什么造成这种情感抒发?当时的人们度过了平和时期,却遭受着内战后带来的创伤,面对着社会的残酷变革,心里的落差随之产生。
社会中的种种变化和焦虑,让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加热衷于寻找情感共鸣的画法,所以减少了强调瞬间光色的部分。
George Inness《THE OAKS,DURHAM》
他们的作品的辨识度就是画面中的诗意,为了这个目的,画作中常有薄雾、黎明、黄昏、月光。画面整体效果也是模糊的状态,这也是因为艺术家们强调描绘空气的效果而产生的。
George Inness《Medfield,Massachusetts(A Medfield Farm)》
与众不同之处
有专门研究这一画派的学者总结过此风格的12个视觉特征,例如画面的色调微妙,其中大多包括绿、紫、蓝和灰;强调符号形式;多数描画出看不见的空气感;自然的运动和变化感明显等等。
Ralph Albert Blakelock《月光》,1885–1889年
虽然这12个特征可以被如数家珍地列举出来,但是它们又多是融为一体的,让整体感觉十分舒服。这些特点与其他风格相比,具有自己的艺术语言,但是又不是特别凸显。
Ralph Albert Blakelock《Autumn Encampment》
法国印象派相对喜欢描绘的主题是日常生活或是娱乐活动等,而色调主义多是被废弃的田地,这些是人类曾经的居住地,也无疑是抒情的最佳场景选择。人的痕迹在作品中不是突出体现,但是有迹可循。
George Inness《Rampo Hills》
色调主义会影响不光是对那个时代,还影响了很多现代美国绘画的主要人物,其中包括弥尔顿·艾利(Milton Avery),色域艺术家以及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周围的艺术家圈。
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夜晚》
乔治·英尼斯《Roman landscape with a farm》,1873年
乔治·英尼斯《六月》,1882年
调性主义绘画中所蕴藏的深思熟虑的丰富情绪,虽然随着时间慢慢淡去,但是现在又被纽约的一些学者重新拾起,再次关注这一画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