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潘天寿《雁荡纪游诗》

图 《雁荡纪游诗》行书

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如此峰峦信绝奇,写来出塞少陵诗。不禁我亦思名马,一抹斜阳展大旗。洞口曾停鸾凤车,群仙何夕散真如。碧霄院落余荒草,无复清声演步虚。
-潘天寿   
     潘天寿才二十几岁,初出茅庐,独闯上海滩,他说:”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吴昌硕是对潘天寿诗、书、画做出高度评价的第一人。潘天寿不负师恩,最终诗、书、画均登上了艺术的巅峰,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列为20世纪四大家。潘天寿中国画沉雄博大、奇崛高华,影响甚大,以至于掩盖了他的诗和书法的成就。所以书法巨匠沙孟海先生说:“潘天寿先生画名满天下,书名为画名所掩”;而诗、书皆精的大家张宗祥先生则在《潘天寿诗存序》里赞叹潘诗稜峭横肆。潘天寿书法非常精到,功力很深,兼长各体,又有鲜明个人特色,特别耐看。他对甲骨、石鼓、秦篆、汉隶、章草、真书、行草等不同体制和流变进行研究分析,品赏领悟,融汇变通,无论隶书和行草开始以奇取胜,最终复归平正,境界很高。
    潘天寿最著名的雁荡之行是在一九五五年,同行者有吴茀之、诸乐三、潘韵、朱金楼等八人。潘天寿时年五十九岁,正值艺术生命的盛年。曾作《雁荡纪游诗》,并书多件行书书法卷。此件为一件难得作品。
(释文为: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如此峰峦信绝奇,写来出塞少陵诗。不禁我亦思名马,一抹斜阳展大旗。洞口曾停鸾凤车,群仙何夕散真如。碧霄院落余荒草,无复清声演步虚。)
再读:《雁荡纪游诗稿手卷》
(引首17.5×70.5cm;书法17.5×268cm;跋17.5×197cm)
【潘天寿自作雁荡纪游诗稿】
灵岩寺晓晴口占。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
天柱峰。是谁信手施锤凿,立地擎天树此材。拟置金盘最高顶,夜深承得露华来。
龙壑轩。绝壁苍茫绘白虹,微寒尤下碧霄风。云轩不见云英在,一树槿花寂寞红。晩眺展旗峰。如此峰峦信绝奇,写来出塞少陵诗。不禁我亦思名马,一抹斜阳展大旗。
访碧霄洞。洞府曾停鸾凤车,群仙何夕散真如。碧霄院落皆荒草,无复清声演步虚。
倚天障。倚天诞障缘云上,愁有猿猱不可窥。此是海疆一片石,南宫袍笏未曾知。
剪刀峰。空谷有佳人,生小工针黹。不识春与秋,朝朝裁罗绮。
岩燕。岩燕岩间住,为爱岩长好。画栋与雕梁,兴衰太草草。兜率春茶。露芽说兜率,陆羽未知名。何须六七碗,两腋始风生。
大龙湫。龙湫一钵水,龙住意何云。莫惯长酣睡,云中自有君。
吊兰。兰兰生绝壁,风雪以为餐。开落白云里,不求人所欢。
雁湖。兹湖高绝顶,明净艳晴晖。欲结团瓢住,秋深待雁归。
访显公于灵岩古寺。为访灵岩寺,行行山复山。晚风吹古月,渐上万峰间。已识寺门近,声闻寺里钟。云归新雨后,一树石榴红。
天柱自擎天,屏霞霞永好。布衲巳公闲,芝颜长不老。山居春更丽,四壁满岩花。应有重来约,听师讲二华。
岩乌。慈乌巢屏霞,晚归哑哑语。未答三春晖,游子泪如雨。
仰天窝。仰天水一窝,不是为浸灌。定如古鼎湖,飞龙上霄汉。
(注:七绝六首,五绝十二首,共十八首。龙湫壮观,灵岩胜境,诗情画意,读之令人神往。与书法尤相得益彰。)
     又:潘先生一生对雁荡山情有独钟,20多岁时就随吴昌硕先生一起到过雁荡山,解放后又曾三游雁荡山,创作了许多跟雁荡山有关的优秀艺术珍品。此《记写雁荡山花》图就是潘先生描绘雁荡山的代表作之一。
图《记写雁荡山花》

潘天寿,1897-1971,享年74岁。浙江宁海人。我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绘画史论家、书法家、诗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1923到上海美专任教,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教授,1929年随林风眠赴日本考察,1930年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科、昌明艺专教授。1932年潘天寿组织“白社”研究会,主张以“扬州画派”的革新精神从事中国画创作。抗战期间在重庆璧山“国立艺专”任教授、教务长。1944年任杭州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院院长。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文革受迫害,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含冤而死。

潘天寿的出身与齐白石相似,自小就经受了农村劳动生活的锻炼。但其学养却近似于黄宾虹。而由于他晚齐、黄二十多年,所接受的教育比之齐白石、黄宾虹更多现代性。与齐、黄两位文人画大师一样,他没有从师于某一著名的大家,也是博采众家,集诗、书、画、印为一,用自己的天赋、气质和后天的阅历统驭画笔,开拓出一条蹊径。

潘天寿是一位传统型文人画家,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吕凤子同为中国文人画的出色代表。他提倡人文主义为本,为文人画的坚定守护者。他对传统下的功力也很深。马远、夏珪的雄健,戴文进的强劲,沈石田的老辣,八大的奇倔,吴昌硕的朴茂,他都有所吸收与研究。他在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强悍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而从不被种种非个性的传统因素(哪怕是大师的、具有充分表现力的、革新的)所淹没和改造。他在浙江第一师范的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书赠的偈语“学无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与他的强烈个性气质完全相契。吴昌硕在晚年成为潘天寿的忘年交,在惊叹潘天寿“年仅弱冠才斗量”、“天惊地怪见落笔”的天资、气魄之余,曾担心他笔路险绝,易入危途,在赠给他的一首长诗中写道“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吴昌硕这一担心更清楚地证实着潘天寿艺术道路的履险入绝和他的独特气质。大约在四十年代末,潘天寿的艺术开始走向成熟,至五十年代后期进入高峰期。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以这一时期的潘天寿作品为准,他的风格和创造性可用他自己的印语来概括:“强其骨”、“一味霸悍”。“强其骨”就是以力取胜。骨力、骨气是中国书画阳刚美的审美标准。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 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他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取材平凡,但经他入手,却能产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为世人折服不已。他的艺术,是中国画的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

他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和美术教学工作,1923年在上海美专时,就编写了《中国绘画史》、《顾恺之》,作教学用,1933年编《中国书法史》。他主张中国画需要吸收学习西洋画的养分,但坚定的认为“民族精神,是国民艺术的血肉,外来思想,是国民艺术的滋补品”,主张可以“相互作微妙的融合”,但必须要坚持继承传统,从”民族遗产民族形式的基础上去发展”,“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反对混交。对徐悲鸿观点持否定态度,竭力捍卫民族独立性的中国画教学。1961年出席全国高校文科会议时,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要分为三个独立系统。” 他认为,书画同源;开设诗词、书法、篆刻课程;提倡“借古开今”,先临摹,再写生,习中国画。

  作为美院院长,潘天寿在社会身兼数职,仍然坚持给学生授课,深受学生爱戴。
(0)

相关推荐

  • 诗致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2021年9月22日)

    作者:赵梅阳 时间:2021年9月22日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是美术史学界在20世纪的末期广泛认同的"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 吴昌硕[0209]--承前启后 作者: ...

  • 成为中国画大师的四个必要条件!

    吴昌硕 花鸟 在当代画坛上,"大师"一词可谓十分时髦,甚至报纸.刊物等媒体上一些很没有营养的文章都充斥着这个词.事实上,大师这顶"帽子"不是随便戴的,不是口口声 ...

  • 杭州孤山俞楼

       俞曲园纪念馆位于孤山南麓,是由晚清学者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成,素有"西湖第一楼"美誉.楼主俞樾,是晚清成变卓著的朴学大师,学识渊博.造诣颇深,曾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受骋出任杭 ...

  • 且凭书画慰劳人

    自明清以来,"浙派"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地域绘画流派的概念,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特别是浙江近现代的美术大家们,更是赋予"浙派"以继 ...

  • 金鉴才:吴昌硕和西泠印社

    吴昌硕84岁在西泠印社锦带桥上留影 "我觉得西泠印社有一个非常宝贵的传统,就是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吴昌硕跟西泠印社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题目,但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题目.讲讲很轻松,要去实践起来很沉重 ...

  • 1923年,26岁的潘天寿时任上海美术专...

    1923年,26岁的潘天寿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一天,在好友诸闻韵的引荐下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吴昌硕.此时吴昌硕已年近80岁,大名鼎鼎,是德高望重的画坛领袖,但在潘天寿的印象中,他却毫无名人的架子,平 ...

  • 读潘天寿《关于构图问题》

    时间如舞 2016-04-25 23:46:33薄薄一小本,可为国画初学者入门之用.先生在此书中寓理论于图例,将"起承转结.虚实疏密"构图要旨娓娓道来,可谓深入浅出,有暮鼓晨钟之效,且书中对后辈敦敦教 ...

  • 潘天寿论画,入木三分!读之受益终生

    1963年潘天寿给国画系花鸟班学生上课 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 --论画残稿 艺术原为安慰人类精神的至剂,其程度愈高,其意义愈深, ...

  • 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系列作品,美不胜收,与君共赏

    二十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是一个关乎民族文化存亡的大问题,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各界的讨论. 潘天寿 <灵岩涧一 ...

  • 【阅读悦读|图说】倪熊《西子湖畔,青砖小楼,传统而现代的潘天寿纪念馆》

    [阅读悦读|摄影]陈二虎<生命的伟力,大美松树山> 图文/ 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景云村一 ...

  • 清且涟猗 || 诗情画意说雁荡 ——周瘦鹃的散文《听雨听风入雁山》读后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窗 外 诗情画意说雁荡 --周瘦鹃的散文<听雨听风入雁山>读后 周瘦鹃的散文在文学史上虽少提及,但他的<听雨听风入雁山>,却是散文阆苑中不可多得的一 ...

  • 《三国演义》最顶级的智慧,你若读懂,受益终身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作者:洞见·麟郎 在评论家的笔下,<三国演义>是一部经世治国之书,更是一部有情有义之书. 它讲述着家国大事,更蕴含着世道人心. 鬼谷子曾言:天地之化,在高 ...

  • 【豆芽荐读】贾平凹:远瞻

    远瞻 贾平凹 这是一位老者,满脸沧桑,望着远方.他或许看着那条路,他是从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或许看着那条河,逝去的岁月像河水一样流过去了:或许看着那一片家园,家园里花红草绿,炊烟直长,鸡鸣狗叫,孩子们 ...

  • 《天道》原著作者作品的几点感悟,读过不信你没有收获!

    <天幕红尘> 1: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与感情帮人,一定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否则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别人也未必信.就比如全部人把希望落在了叶子农身上,他也是在考虑一晚上觉 ...

  •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至道汇 今天 瘀血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首辨瘀血典型症状的有无 无论瘀血为病,证候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外在表现总会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表现突出且有别于他证的特异性症状,便可视为瘀血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