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二手时间》——关于死亡
《二手时间》是前苏联解体的百科全书,如果要写一篇关于整本书的书评,对我来说是极其困难的。我还是习惯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来写一点感触与感想。
今天想写一写《施舍的回忆和欲望的感觉》中伊戈尔的自杀。
伊戈尔死了,妈妈崩溃了。他的妈妈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爱不是万能的,为什么爱不能胜过死亡。
通过妈妈的口述与回忆,我感觉十四岁的伊戈尔的自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文化熏陶与传承
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就跟他一起背诵诗歌
“卡霍夫卡,卡霍夫卡,是故乡的步枪,非常火热的子弹。”
“向着死亡,向着死亡,保持心情平静。可怜的歌手和骑士。”
“歌唱着走向死亡,在此之前可以先哭,须知战斗中最可怕的时刻是等待攻击的时刻”
这是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儿歌,诗歌和歌曲,这些歌曲在读的过程中,没有让人感觉到死亡的恐惧,反而让人感觉到,死亡的壮丽与美丽。
伊戈尔的玩具全都是战争玩具;坦克玩具,士兵,狙击步枪,而且这步枪上还有文字说明:
他的妈妈是希望通过这些玩具培养孩子 的男子汉气概。而孩子玩这些玩具时接受到又是什么样的信息呢?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跟学生说:
“为了祖国前进,祖国或者死亡”。
俄国的艺术热爱死神,艺术对死神很钟情,血液里面有一种崇拜牺牲和死亡的基因。
对一个只有三岁的孩子来说,他的价值观刚刚在形成,他认为那个就是正确的。在潜意识中给这个孩子种下了这样的一颗种子。
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少先队员赖宁。因为大兴安岭着火,他救火中壮烈牺牲。这个事件在学校广为宣传,当老师跟我们在宣传他的事迹的时候,小学的我,当时觉得赖宁的死亡非常的壮丽和英雄。在心里升腾成一种愿望,我也要去做这么壮丽的伟大的事情,难怕去死。
何况前苏联它的整个文化环境就是
文化具有渗透性,渗透到集体的潜意识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妈妈,当她失去儿子之后,她对她自己的母亲是拳打脚踢的,她把原罪归于她的妈妈。
真的怪她妈妈吗?她妈妈其实也是一个受害者。国家这部机器怪兽,为了实现强大帝国的可能,训民为奴。这是政治需要,不是人生活需要,这是对民进行的精神上的毒害。
二、死亡的神秘感
死亡给人两种感觉,一种是恐惧,一种是神秘。神秘往往会产生一种美,产生一种诱惑。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上来说,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本能”,一种是“死本能”。伊戈尔对于死亡是不恐惧,相反是一种神秘的向往。
在游戏中他往往是希望他是被射杀,他是去死亡的那个。
他对死亡也进行了一些探究,他去墓地,他并没有感觉到恐惧。恰好相反,是觉得有趣。好像可以看到那些已经不在的人的眼神。
他会去看已经死亡的人。他会发现,那个死亡的女孩子躺在里面很漂亮。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个孩子对死亡有一个自己的认识,他觉得:
因为基于他对死亡这样的认识里面是没有恐惧因素的。
他近距离的接触死亡,为妈妈哥哥去世料理后事。这是生与死最接近的时候。
他会尝试死亡,站在高高的窗台之上。
三、性格特质
从这个妈妈所讲的这个事情中可以感觉到,伊戈尔是有忧郁特质。他是同学眼中的诗人。这个孩子的观点是
诗人都应该早死,否则就不是一个诗人,一个老大年纪的诗人是可笑的。
伊戈尔有两个愿望,一是爱,二是死。为了尝试爱,他去约会,与高他五个年级的女学生接吻。爱他已经尝试过了。但是死亡对于他依然是谜。是头脑没有办法理解的东西。为了去理解,只有亲自体验。
四、年龄段
伊戈尔十四岁,这个年龄可能也是最迷惑期。青春期的迷茫,何况他比一般的孩子可能还要高大一点。这个年龄段往往会有一种自杀倾向,这种自杀没有目的性。
五、时代转型
正好是前苏联解体前。改革又不成功,反而是更糟糕。一种是传统的苏维埃红色政治,一种是金钱至上的物质。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激烈冲撞。给年轻人造成了一种迷茫,精神上的分裂。
他们想有信仰,但他们做不到,他们鄙视一切,认为未来就是个大狗屎。
读了一车浪漫的书籍,生活却狠狠的踹了他们一跳。理想与现实之间严重脱节与背叛。
伊戈尔们是属于失去的一代,迷茫的一代,绝望的一代。
关注
扫描二维码
你
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