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那些事一丨看上去很美

文丨云胖     图丨网络

三年前的十二月,我离开了咨询,算是公司西安办离职比较晚的那个人。

前段时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荧屏大火,不少朋友跟我说,原来你们以前在咨询行业这么高大上啊,豪车、名鞋、休闲时光,我竟哑口无言。咨询人前的光鲜亮丽,背后又要付出多少努力。

咨询是最好的工作,也是最坏的工作。今天就来说说咨询那些事,聊以纪念。

一、看上去很美

《我的前半生》播出的时候,周围人八卦时间都在聊剧情,我也跟着追了一把剧,不得不说,看了我的前半生五脏六腑俱颤抖啊。

电视里,作为咨询经理、合伙人,天天衣着光鲜,出入高档场合,开豪车,穿名牌,数不尽的悠闲时光。

看上去很美,对不对?实则不然。

咨询人的工作时间一路开挂,调研、访谈、开会、沟通、PPT、报告、展示、出差。

自从入了咨询这个大坑,所有的界限都被统统打乱,上下班界限、一日三餐界限、工作生活睡眠界限,工作日周末界限,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

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与电脑、水壶、雨伞同甘共苦,与手机、WiFi、手表分秒不离。

咨询人的工作场所随遇而安,机场、高铁、咖啡馆、出租车、路上、会议室、办公室。

不敢错过客户的任何一条消息,客户就是上帝,在洗手间接电话,在登机口回邮件,在厨房里再沟通。

客户的需求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你也永远无法预测你的策划、方案、汇报材料的灵感什么时候会来敲你的门,跟你热情say hello。

作为分析师、咨询顾问,做调研、搞访谈、政策分析、总结整理,很多时候在一个课题上攻关到深夜仍然毫无头绪,deadline就摆在那儿里,困惑、焦虑、无助,深深束缚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

即使是在同类型的项目里也不能摆脱,因为没有哪一个项目能够按部就班的完成,没有哪一个项目不是靠消耗掉数以万计的脑细胞为代价而筑起的华丽篇章。

作为项目经理,下向呢,拼尽全力厮杀在各个先知或未知领域,带领项目团队敲重点、搭框架、建提纲、划节点,有时候还要面对客户“精益求精”的问责、优化,以及否掉重新来过,遇到无理取闹的客户,很容易得精神分裂症。向上呢,要灵活应对合伙人们“业绩导向、结果导向”“我只要结果,过程并不重要”“不要跟我说理由,我要的是方案”。可以说,每经历一个项目,都是浴火重生般的涅槃。

作为合伙人,天天陪酒、陪饭、陪笑,打单、做单、跟单,管理团队、公司经营、操心整个公司的发展和行业前景,维护客户关系、不断拓展人脉、心系团队进程,一旦执行的团队搞不定了就要亲自出马,一般的合伙人都要经历多个项目的积累、知识储备。

无论是分析师、咨询顾问、项目经理还是合伙人,作为体力好的中流砥柱,频繁出差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有频繁性的短期出差、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的长期出差。

出差是与家人分离的深深孤独感,有时候一觉起来,你甚至会问自己究竟在哪个城市?这看起来很荒唐,确也是无力改变的现状,要么留下来继续奔走在各大城市流浪在各大酒店,要么放狠招,因为“再不放我回去我女儿就不认识我了,我老婆就要跟我离婚了,我家里的狗就要抑郁自杀了”之类的话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因为咨询公司是流动率最高的企业,你走,马上就会有人能够顶上去,螺丝钉这种东西也许在其他行业稀缺,但咨询从来都不缺。

工作不到两年的时候,很多同事已经升级成为某些航空公司的金卡、银卡会员了(飞行时间请自行脑补计算)。

我感受过多次航班延误、取消和返航,在候机楼数过满天的繁星,在机舱里看过日出和日落,在出租车里睡着被拉错地点。

当出差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我就再也不像刚入职时一样,在飞机上看小说、散文、哲学之类的书籍,也不再在外地的空闲时间去逛旅游景点,吃当地美食,看各地民俗风情了。

赶飞机就像坐公交一样随便,而与此同时,我也练就了一门绝世神功——上机自动转化为睡眠模式,下机自动切换到清醒模式。一天的休息时间,已经能够成功在无法开机的时间里完美解决,着陆以后双脚站地、大脑重启、一展拳脚。

最熟悉的景点,永远都是飞机场、火车站、出租车、酒店、餐馆。

作为一名咨询民工,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天天奔向的都是别人指定的终点。有时候,也会跟着海市蜃楼向死而生。

而那些通宵达旦、不眠不休赶出来的成果、报告,可能会被客户一句话而无情否决。

重来一次,又是看不到边际的加班加点,披星戴月,夜夜咖啡买醉,汉堡包加餐。

我们并没有剧中亮丽的豪车、洋房、奢侈的鞋子、衣衫,休闲的生活,高档的会所,有的只是不断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升级,不断被磨炼的耐心与韧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打怪升级这条道路上看起来能走的平稳和顺畅一些。

所有我们经历过的、暂居过的城市,遇到过的行行色色的人,度过的无数个或孤独、或集体作战的白日、深夜,我们每天的坚持和奔跑,也许就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和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