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陈曼生紫砂壶价格,陈曼生紫砂壶图片鉴定
据传陈曼生生于浙江杭州一寻常百姓家,自小就耳闻目睹在茶的天地里,在当时的杭州,茶事盛行,因而宜兴的紫砂壶也随之在杭州大行其道,曼生满周岁时,家人将书、铜钱、算盘、毛笔等众多物品摆放在一张大桌上让其抓周,可小曼生对于身旁诸物无动于衷,径直爬向站在桌边的爷爷,爷爷顺手抱起了孙子,而曼生的小手却紧紧抱住了爷爷另一只手上所执的老茶壶,爷爷高兴地叫道:“好好好,小孙子抓壶,日后必是有福之人呀!”因壶即福之谐音,众皆欢喜,曼生抓周抓壶,或许也正是冥冥中早就注定,曼生的一生,会跟壶连在一起!曼生喜壶的爱好,自小就有,对于质朴俊雅紫砂壶的喜好也是天性所致,因此,陈曼生不在宜兴时就已心系紫砂,为之倾心了。
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竟将壶底中 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陈曼生成年后,遇到的第 一个贵人就是袁枚。袁枚是知名美食家,也是一个资深茶客,他不仅品茗,还研究“茶味菜”。在《随园食单》中,袁枚特别提到一种“面茶”:将面条用茶汁熬煮后,加上芝麻酱等佐料,面中可散发出淡淡茶香;还有“茶腿”,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质鲜美,茶香四溢。可以想见,袁枚对茶如此钟情,岂能不让陈曼生对茶更加偏爱。
有了陈曼生,紫砂壶才完成了它承载的全部美学内涵,从而使紫砂壶迈进了高雅艺术的殿 堂,彻底摆脱了工匠装饰的流俗之气。
据传陈曼生生于杭州一寻常百姓家,自小就泡在茶的天地里,当时的杭州,茶事盛行,紫砂壶大行其道,曼生在抓满时,据说就是抱住了他爷爷陈士璠的老茶壶,老人非常高兴,或许正是这冥冥中的天生注定,陈曼生的一生和生后就跟宜兴茶壶连在了一起!
陈鸿寿(1768~1822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其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行书峭拔隽雅、分书开张纵横,独步有清一代。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
曼生一生往来酬酢,交游广泛,得其惠者也无数,“卒之日,海内名人无不惨怛,以为世无复有此人。”曼生挚友郭频伽祭文日:“瑰玮俊迈之姿,伉爽高郎之气,凌厉一世之才,掩有群雅之意,孝友追配乎古人,才伎足了夫百辈。”《像传合集》谓其言“洵笃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