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18.俞源村古建筑群)
106.俞源村古建筑群
俞源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始建于南宋,至明嘉靖年间文风鼎盛,清乾隆以后因经商而致富,曾出进士、举人六十八名。明代苏平仲为此村撰文四篇,均收入《四库全书》。古建筑群建设史也清楚有证。
现存元代石拱桥两座,明代宗祠及住宅十二座,清代宗祠、庙宇、戏台、住宅(大型住宅四座,最大的有二百五十八间)、公益建筑(义仓、养老轩、公厅)、文化教育建筑(私塾、书院、书馆)、商业服务业建筑(日杂商店、药店、客栈、花纸店、香烛店等)和手工业作坊(糟坊、染坊、水碓等)等共四十四座。只有一座大宅被日寇焚毁,两座中型住宅失火,两处作坊被拆除。俞源古建筑群的建筑类型丰富,个体建筑形制富有创造性,木雕、小木作装修、壁画、卵石工艺等俱都精美。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俞源古村距武义县城20公里。村民多俞姓。明朝刘伯温按星象排列对该村布局进行设计,按中国古代的天体星象图「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村口的太极图即环绕俞源村的「双鱼宫」,与围绕村子的十一道山岗正好组成「黄道十二宫」。村中的28处古建筑群则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组成「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村内至今保存明代建筑12处,清代建筑44处,民国建筑82处。建筑类型有宗祠、宗庙、店铺、古墓、桥梁、私塾、书馆、戏台、花厅、民居等。
俞氏宗祠
俞源村距离武义县城20公里,位于武义中部。俞源俞氏自始祖择地而居,到2010年止,已历经32代,至今已逾800多年。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淳朴的耕读家族文化,以及博大精深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
俞源村明.清建筑融为一体,组成了错落有致,相互协调的古建筑群落。据初步统计,俞源村共计52幢完整的古民居建筑,民居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大部分建于清代,占地约34000平米。三个古建筑群分布清楚、布局合理。俞源的古建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寺庙宗祠,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各种类型一应俱全,是寻古探秘休闲的旅游胜地。
为纪念刘伯温,现在的俞源村还建有伯温草堂。据记载,伯温草堂是建于明代初年,抗日战争期间被毁,解放后由村民集资在原遗址上重建。由古花厅、古寻柳亭、古门楼等组成,内陈列着刘伯温有关的著述、刘基手记、名人字画等文物。传说草堂前这株有着600多年树龄的白栎树为刘伯温当年亲手种植的,当年刘基与文人俞涞、宋濂、章溢、叶琛等人在此说书论卷,留下了许多佳话。
草堂匾额“斯文永赖",意为希望俞氏子孙代代相传耕读文化。草堂是文人雅士吟诗弄文的地方,当年,刘基与俞源先祖俞涞、宋濂、章溢、叶琛常在此说书论卷,留下了许多佳话(补充图片讲解)。据《俞氏宗谱》记载,刘伯温为俞源俞姓排辈,首取“敬、卫、恭、仪、像、权、衡、福、寿、昌”十字,其中“仪、像”泛指天文或天象,“权”为天权,“衡”为玉衡,为北斗七星中第四、第五星之名,意为祝愿俞氏子孙与北斗七星一样永照人间。
寻柳亭
俞氏宗祠,婺州第一祠
俞氏宗祠古戏台---碧云天
洞主庙远近闻名的是它的圆梦文化,传说在洞主庙圆的梦十分灵验。因此,圆梦节农历六月二十六前后,许多圆梦者在此居住圆梦,有时甚至多达数千人。圆梦节时,村里要演三天三夜的社戏,白天看戏,晚上圆梦,好不惬意。
梦仙桥
玉润珠辉
2001年国务院公布俞源村古建筑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