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273)怀才而待时
易经(273)才不足者宜等待
初六,往蹇,来誉。
子夏曰:柔止于初,见险而待,保下之安也,故往则之蹇,来则见誉矣。
子夏在三晋讲易,孔子的弟子有不以为然者,认为子夏错解了孔子的意思,易经几经发展,从伏羲起八卦,到周文王将其推演到64卦,周公写爻辞,孔子再释象。每代人都是在原来的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孔子之后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改动这些先圣留下的这些经文字句,子夏再对孔子原来的基础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后来反而是曾参一支得到发扬光大,子思、孟子等都十分厉害,现在古帛书有留下一些与原义不同的内容。
蹇,难行,跛之状。
上进则为往,不进则为来。
遇险而止并不丢脸,总比遇险冒进犯险遇难的好。
周公说:初六阴柔而居艮始,正在宜止之时。若当此而欲往以有为,则只有陷入于险,不其蹇乎?惟不往而来,见险能止,则知几之誉集于一身,斯为知也。
纣王杀了比干等忠臣,朝中再没有中正之气,箕子等人只能退而待时。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孔子曰:初六之往蹇来誉,岂终于不往哉?君子之所不能违者,时也,时既不可为,正宜考槃自乐,以俟干旌之求,然后出而应世耳。
孔子释这一象,生怕后人误解为终老山林,求一沽名钓誉。圣人原来的意思是待时而动,藏器于身,不用则以,用则能济天下之蹇。
箕子授洪范给武王,却无法授给纣王。即如此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