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蔚泓院士做客名师论坛 ,与西湖大学师生近距离交流 | 与大师对话

在大学,与大师对话。”光学工程讲席教授、西湖大学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仇旻在开场致辞中说,作为西湖大学打造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西湖名师论坛的特色就是前沿。“我们邀请全球范围内各学科领域的大师级科学家,传播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的前沿进展、最新成果、成功经验,促进学校师生与大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月5日那天是西湖名师论坛第100期,应西湖大学工学院邀请,本期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谭蔚泓

谭蔚泓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和医学院杰出教授和冠名主任教授24年。多年来,他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的前缘研究与临床应用,尤其在核酸适配体领域是世界级的大师。

名师讲座进行中

这场讲座的内容与分子医学紧密相关,但有趣的是,他是受西湖大学工学院邀请来到西湖名师论坛开讲的。主持人在介绍谭蔚泓院士时说:“这是一位特别适合来到西湖大学的主讲人,因为他的研究横跨生命科学、理学和工学三大学科领域。”

在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建设健康中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但是,我国的基础医学研究、新药研发及医疗技术等方面仍大大落后于欧美国家。谭蔚泓院士针对我国当前医疗现状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分子医学实现全民健康的中国梦。

谭蔚泓院士认为,人体是一台精密的分子机器。因此,分子医学是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子医学可以让我们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发展机理,从而实现早期的疾病诊断与疾病预防,并能够指导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谭蔚泓院士结合了新冠病毒的检测与新冠疫苗研发中分子医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地让在座的老师与同学对这个新兴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作为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领域的先驱,谭蔚泓院士详细介绍了他在核酸适体上的研究工作,并结合他的研究经历,和老师同学分享了他的科研经验与科研态度,大家都受益颇深。谭蔚泓院士风趣幽默的讲授,还不时引来台下的阵阵笑声。最后,谭蔚泓院士也和现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

谭蔚泓院士一直致力于解决我国临床研究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不懈地推动分子医学及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他还寄望西湖大学不忘初心,继续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大家都备受启发与鼓舞。

名师咖啡会

讲座结束后,谭蔚泓院士转场与我们工学院的师生来了一场近距离的学术交流。大家对于刚刚听完谭院士的讲座,意犹未尽,抓住了这次机会点对点地问问题。

黄昕瑜

鞠峰实验室,2019级博士生

从报告到后来的咖啡会聊天,谭老师的幽默博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谭老师不仅仅在分子医学领域成就斐然,聊起材料科学也能侃侃而谈,交流期间谭老师还亲切地给了我们不同的人不同的建议,或关乎科研与课题推进或关乎人生选择,平易近人是谭老师带给我最大的力量和鼓励,坚定自己的选择,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情。

俞欣

郭成辰实验室,博士后

非常有幸能够有机会和谭蔚泓院士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在交流过程中,谭院士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平易近人、谦逊恭谨。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谭院士及其团队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核酸化学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新原理和新方法。这对于当前正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我来说,是极大的激励和启发,未来我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此外,在“博士后出站后职业规划”方面,比如是继续从事科研,还是去企业、政府或者创业等,谭院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职业的要求和特点,给出了富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来说,就是要从个人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坚持不懈的奋斗下去,终将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齐何山

刘剀实验室,2021级博士生

谭院士精彩幽默的报告与活泼生动的交流会,深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位有着人格魅力的科学家。从他深入浅出的语句中,构筑出一个分子层面的生物医学美丽景象,严谨不失生动。伴随着谭老师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了他一路走来那充满奇思妙想的学术之路。谭老师提倡的自由的学术讨论氛围,活跃的思维,多领域学科的交叉合作等,给我以深刻的启迪与共鸣。

对西湖大学的寄语

以西湖大学今天的愿景、人材和声誉,西湖大学必将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灯塔!

—谭蔚泓

关于西湖名师论坛

西湖名师论坛,是西湖大学校内最高水准的学术讲座。从校长施一公,到副校长许田、仇旻,再到各个院长、讲席教授和青年PI,他们不断从全球各地的知名大学或研究所邀请大咖来西湖,分享最前沿的科研进展。

其中,四分之一的主讲人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还有更多的是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领军人物。这些讲座,不仅扩展了西湖师生的学术视野,也带来了更多“西湖 ”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科学研究,需要不同思维的碰撞,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流。西湖名师论坛自创办的第一期开始,就坚持开放的全球视野,让大家不仅能够在时间轴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未来,还要在空间轴上看得更远,看向世界。

名师回顾

Dr. Ada Yonath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Jean-Marie Lehn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邵阳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撰稿/冯怡、戴雪萍、俞欣

摄影/朱丹阳

排版/戴雪萍、彭玥

校对/苏凌菲

西湖大学工学院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为特色的应用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群,建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学院以国际高端人才为学科带头人构建学科团队,分阶段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工学院目前下设四个学术分支—人工智能、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与资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对应未来本科和博士课程的4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已建成多个实验室,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科学、先进制造、纳米、新能源、海洋、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学等领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