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作文高分秘笈:从郑州二测作文看名言拆分型作文的谋篇布局

yu-yuwen| 遇语文

撰文:刘静、胡记霞     美编:梅鹤林

作文回放1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郑州二检)

人类历史上,批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正是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才揭开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真相,正是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才驱散了人们认识上的迷雾。

不仅如此,哥白尼构建了“日心说”,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登场扫除了障碍。

而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庄严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范文 |林州一中   刘静 

让批判精神成为人生的底色

林州一中  刘 静

杜拉斯:“这个世界充满光辉与狂热,内心却空无一物。”生活在现代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批判精神就更彰显出其重要性!哥白尼让批判精神成为人生底色,突破“地心说”的精神枷锁;费尔巴哈让批判精神成为人生底色,让人们的视野从唯心主义走向更开阔的唯物主义!我们要让批判精神成为人生的底色,创建新的世界!

慎思之,让批判精神增强我们的辨识力!让生活中的你我遵科学,明是非,寻真相!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我们的政治、体育、宗教、新闻、教育、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正如哥白尼、费尔巴哈没有迷失在时代的迷雾之中,冲破思想的藩篱,我们也一样!面对绿豆包治百病之类的各种伪科学,渴望健康却缺乏科学素养的人们盲目信奉,病却没有因此好转;面对光鲜亮丽的流量明星,崇拜外表却缺乏辨识力的孩子们盲目追求,浪费着青春和精力。唯有让批判精神成为人生底色,遵循科学规律,明辨是非,穿过时代迷雾,看清事情的真相!

明辨之,让批判精神成为一国风气!让我们的国家善思、能思,充满活力!

笃行之,让批判精神成为人生底色,那该如何培养国人的批判精神?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人人敢说真相,敢当哥白尼、费尔巴哈那样的勇士,应是我们国家追求的境界!国家层面能出台相关法律条文,保护各行各业敢说、敢做的人们,“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社会要能包容不同的声音,但不是杠精、巨婴的养成计划,声音要理性、要科学,对危言耸听、恶意的流言,要严厉打击!这样像钟南山一样“敢医敢言”的国士才会越来越多!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让批判精神成为人生的底色,国人的灵魂因批判精神能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国家因批判精神人人参与,没有一个旁观者,中华民族的复兴便指日可待!

作文回放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全国二卷)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

要求: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范文 |中牟一高   胡记霞 

莫让众议遮望眼
中牟一高 胡记霞

“二战”期间,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坚决指出了英美军方关于战机防护的谬误,他认为在加强战机防护时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事实证明,沃德的观点是正确的。

试想,假如当时沃德面对英美军方近乎铁定的调查结果而不能坚持正见,军方在作战时将会出现何等的灾难性后果!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面对众议,我们唯有怀着一种对真知和真理坚定不移的追求精神,莫让众议遮望眼,方可格物以致知。

力排众议,审问之,此谓清醒的思考者。

泱泱中华,千年流淌;巍巍国器,灿灿闪光。用眼看世界,英美众多学者教授只能看到飞机弹痕,所到之处尽是缺漏;用心看世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沃德看透了表象,窥见了飞机看似完好无损却最为致命的伤疤。吾辈青年当效沃德,力排众议,审问深思不盲从,做清醒的思考者。

力排众议,慎思之,则为对历史的负责者。

穿过历史的迷雾,我们仿佛可以听到朱偰力排众议保护南京古城墙的呼号声。在生命的低谷之中,他的精神是高昂的,在无休止的批斗中,他用决绝的方式留下了自己高尚的灵魂。“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论定,文章经济耀千秋。”力排众议,谨慎求证高瞻远瞩的朱偰:博学慎思,一个对历史的负责者。

力排众议,明辨之,是谓开时代风气之先者。

全部身心献教育,不为自己置一物。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兼容并包,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北大,蔡元培进行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像群星一般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术头脑。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力排众议,明辨新故,不拘一格,广延人才。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开时代风气之先者,也让北大成为全世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流大学。

《论语·子张》有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们不论身处何方,操持何业,都应该具备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舍我其谁的精神,莫让谬误的众议遮住我们眺望真知的双眼。为了真理显现出它应有的光芒,我们更应“笃行之”!

我们有理由相信,“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共880字)

作文回放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名师范文 |中牟一高   胡记霞 

 德行天下,诚信立身

中牟一高  胡记霞

渔夫见死不救固然不对,但商人许诺而不信更值得深思。材料中的小故事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只有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才能让诚信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谓德行天下,诚信立身。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行天下,诚信立身,必先“明明德”。

正如《菜根谭》中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这就告诉我们,没有道德修养,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是转瞬即逝,不能长久的,甚至意味着灾难,伴随着毁灭。只有那些德行高尚的人,才能领悟个中道理,保住一生平安。

大学之道,在亲民。——德不配位,必祸及其人。

《周易·系辞下》有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是说,德行浅薄而地位高贵,智能低下而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而身负重任,这样的人没有几个是不遭受祸害的。如范冰冰等人,作为公众人物,应该遵纪守法,起到社会和行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但却私立阴阳合同,偷逃税款。当他们在个人私欲面前丧失原则和底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预示了他们要为自己的德行付出昂贵的代价。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还需用制度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

《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守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讲诚信是最大的聪明。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揆诸古今中外,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德不配位,亡国灭族;某些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对百姓承诺不行,腐败贪婪,泪洒铁窗;某些明星不讲德才,不讲诚信,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终至身败名裂。

所以,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言信行果的诚信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讲信修睦的原则互利共赢。

名言拆分型分论点的可用名言:

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典出:《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释义:这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句中的五个“之”字指的都是学习对象——各种知识。意思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这几句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学是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

“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中庸》告诉我们,如果能够循序渐进地这样做,那么“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名言拆分型分论点的可用名言:

二.《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两种含义都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使动,“使彰明”,即发扬、弘扬。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即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民:即“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三.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意思是:与人交往要保持常态,那样就不会妒忌。看待功名要保持淡泊,那样就不会奢求。看待生死要保持洞悉,那样就不会惧怕,就会无处不是乐土,且生气盎然。

释:曾国藩——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名利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全句大概意思就是说,你要想胸襟广大,就要从平淡二字下功夫。名利面前看淡,人我之际持平。或许可以胸怀越来越宽阔广大。

比如名利,他带领湘军作战时,多次立下战功,但是在功劳归属上,在写奏章报功的时候,总是先人后己,明明自己是湘军统帅是头功,却把当地省份的巡抚写在前面,甘居人后。这就是他的处世之道。

一如梁实秋所言:“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四.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遇语文”,一线名师精品语文号, 欲集结万众语文人,百名主创团队,立足河南,放眼全国,打造最硬核语文自媒体,只发原创精品语文教学类文章:阅读、写作,备课、备考,教育、教学……邂逅就在转角处,最美语文遇上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