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中医——红薯
甘储(《南方草木状》),山薯(《农政全书》)、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汲县志》),金薯(《甘薯录》),番茹、土瓜(《纲目拾遗》),地瓜(《闽杂记》),红苕(《广州植物志》),白薯(《岭南草药志》)红芋、番薯。
1.《纲目》。
2.《异物志》:甘薯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米谷。
3.《南方草木状》:甘,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贮之,以充粮糗,是名粮。
4、《农政全书》:薯有二种,其一名山薯,闽、广故有之;其一名番薯,则土人传云,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两种茎叶多相类。但山薯植援附树乃生,番薯蔓地生;山薯形魁垒,番薯形圆而长;其味则番薯甚甘,山薯为劣耳。盖中土诸书所言薯者,皆山薯也。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
5、《闽书》:番薯,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其茎叶蔓生,如瓜萎、黄精、山药、山蓣之属,而润泽可食。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剪插种之。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甘薯的块茎。
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番薯之名称,以人名曰金薯,以地名曰汶涞,以状名曰玉枕,曰地瓜。北平以其初有一种白穰者,又称为白薯,此外复有红山药甘薯之称,名目繁多,其为番薯则一。
甘薯之名,见于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其言曰:“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
嵇为晋时人,可知中国晋时,已有甘薯矣,何待十八世纪,印度人之传入?又何待明末,西人东来之传入?而余作此考,不亦多事乎?是又不然。
徐光启《农政全书.甘薯疏》云:“闽广薯有二种,一名山薯,彼中固有之,一名番薯,有人白海外得此种。”则嵇含所谓甘薯,恐即山薯之类,为中国土产,观其曰:“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游移其辞,必不是今日所食之番薯。今日所食之番薯,来自外洋,依明清人所纪,有根有据。
番薯传入中国,约在明代,依甘薯之由来第一篇,谓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即西历一五九四年,初入之地,有广东福建二说,首次携来者,亦有林怀兰陈经纶二人。自广东传入为林怀兰携来,得自交趾;自福建传人,为陈经纶携来,得自吕宋,自交趾输入广东之原委,广东《电白县志》卷三十《杂录》云:“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副榜崔弥云率乡人建立,相传番薯出交趾,国人严禁,以种入中国者死罪,吴川人林怀兰善医,广游交州,医其关将有效。因荐医国王之女,病亦良已,一日赐食熟番薯,林求食生者,怀半截而去,函辞归中国,过关为关将所洁,林以实对,且求私纵焉。关将军曰:'今日之事,我食君禄,纵之不忠,然感先生义德,背之不义。’遂赴水死。林乃归,种植于粤,今庙祀之,旁以关将配。”是粤之有番薯种,系得自交趾,吴川医生林怀兰窃之,关将某死之,颇费周折,始达到中土。
至今民食利赖,林公之功,关将之死,功不可没,立庙祭之,实为纪念。
然关此记载,除《电白县志》外,余未之见,且番薯自海外传入中土,首到广东,除此记载外,亦未多睹,究竟林公之事,真耶否耶?疑莫辨明,唯有陈经纶,自吕宋传入福建,文献足证,实无可疑之处,陆耀《甘薯录》云:“明季有闽人陈经纶自吕宋移其种归,巡抚金公学曾,劝民树艺园人种入,号为金薯。”……(摘自黄现[撰《番薯传来考》(上),载《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版第六十期,1942年3月18日)
甘,平。
1、《纲目拾遗》:甘,平,无毒。
2、《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3、《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涩,微凉。
补中,生津,止血,排脓。
①《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②《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③《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④《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内服:适量,作食品。
①治酒湿入脾,因而飧泄者:番薯煨熟食。(《金薯传习录》)
②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金薯传习录》)
③治乳疮:白番薯捣烂敷患处,见热即换,连敷数天。(《岭南草药志》)
④治疮毒发炎:生番薯洗净磨烂,敷患处,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岭南草药志》)
①《纲目拾遗》: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疫疟痢肿胀等证皆忌之。
1、红糖煮番薯:番薯500g,红糖60g。加水适量煮至熟透,食薯喝汤。
源于《金薯传习录》。其中说:“酒食内伤,因湿成热,因热成黄者,用此薯煮食,其黄自退。”现变通如此,亦可作黄疸(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2、薯粉蜜膏:干番薯片100g,研磨成粉,用水调匀。以水火煮熟变稠时,加蜂蜜50g,一内煮沸即成。
《金薯传习录》说:“痢疾……若湿热所致,……用此薯蒸熟,以芍药汤频频嚼服,或薯粉调冬蜜服,亦愈。”今变通其法,可作痢疾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