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食货志上(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李悝率先在魏国实行以解放土地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魏国随之强盛;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彻底改革奠定秦灭六国的物质基础。本章讲的是经济学原理。请看《<汉书>研读》第78章:
志·食货志上(二)
周王室衰落后,残暴君主和贪官污吏慢慢侵夺井田,横生徭役,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从此再也不能维持。所以鲁宣公实行“初税亩”,《春秋》对其进行讥讽。于是主上贪婪贪民怨恨,灾害频生,祸乱四起。
周王室继续衰落,到了战国时代,世风崇尚诈力轻视仁义,以实现富裕为先,然后才谈仁义。这个时期,李悝在魏文侯支持下率先改革,制定充分挖掘土地生产能力的条令。他认为魏国土地方圆一百里,总共有九万顷,山地大湖村居占去其中三分之一,其他能耕种的田亩还有六百万亩。农民勤奋耕耘,每亩就也多收三斗,不勤劳就会减产三斗。这方圆一百里土地上的粮食增减相平,也就是一百八十万石米粟。另外,买进谷物价格太高会伤害到士、工、商,价格太低又会伤害到农民。如果士、工、商受到伤害,就会纷纷离散外出,农民受到伤害则会导致国家贫困。因此价格太高或者太低,一定会伤害其中一方。善于治理国家的,就要使士、工、商都不受到伤害,从而使农民更加勤劳。
如果现在五口家庭之主的农民,他种地一百亩,每亩的收成是一石半,一年收获米粟一百五十石,除去十分之一的税十五石,还剩下一百三十五石。一个人每月要留下一石半食用,五个人一年要用掉九十石,还剩下四十五石。卖掉三十石,得到一千三百五十钱,除掉交纳社间尝食新收获的五谷和春秋祭祀,共用掉三百钱,还剩一千零五十钱。每个人穿衣的费用大约用掉三百钱,五个人全年共用掉一千五百钱,还差四百五十钱。如果不幸有疾病丧葬费用,以及上交赋税,这些都还没有计算在内。这就是农民经常贫困、没有心思勤劳耕种、促使谷物价格太高的原因。所以善于按照平价购粮储存的人,一定会小心观察每年的上、中、下三种成熟程度:上熟能收到原来的四倍,最后剩下四百石;中熟收获是原来的三倍,最后还剩下三百石;下熟是原来的一倍,最后还剩下一百石。小的饥荒年能收到一百石,中等饥荒能收到七十石,大的饥荒能收到二十石。所以丰收年要用上熟年的价格买入一般年景三倍的粮食,然后留下一份给百姓;中熟年则买入二倍,下熟之年则买入一倍,这样才能使百姓适度有余,这样粮价平均饥荒的现象就会中止了。小的饥荒年时发放小熟时所征收的赋税,中等饥荒年时发放中熟时所征收的赋税,大的饥荒年时发放大熟时所征收的赋税。所以,即使遇到荒年和水旱灾害,所买进的价格不高就不会造成士、工、商离散外出,用有余年份去补充不足年份。李悝把这个理论在魏国实行后,国家迅速得以富强。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掘开井田,打开田间道路,把耕田作为军兵胜利的赏赐,虽然不是古代的方法,但仍然能致力加快农业生产这个根本,最后终于倾覆邻国而雄霸诸侯。但这也使周王朝的制度不复存在,百姓超越等级再无节制。富裕的百姓积累大量财富,贫苦的人却以糟糠为食;强国兼吞州县,弱国丧失社稷。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一举吞并天下,随后对内大兴土木,对外攘除夷狄。为了维持巨大消耗。对国内百姓收取的赋税占到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不断强征青壮年守卫边疆。在家的男子努力耕种不足以自给,女子拼命纺织不足以穿衣。这样竭尽天下财力来奉行其政策,但仍然不能满足其欲望。最后海内愁苦抱怨,纷纷开始逃离叛乱。
汉朝建立后,承袭秦朝的弊端,诸侯共同起事,百姓丢掉了自己的本业,国家出现大灾荒年。凡是米粟一石价值五千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大半。刘邦命令百姓可以出卖自己的孩子,让灾民迁徙到蜀郡和汉中生活。
天下平定后,百姓没有什么财产,从天子开始不能配备齐全纯色的四匹马,到将相有的出门只能乘坐牛车。刘邦颁布法令厉行节俭,减轻田租,只收取十五分之一税,根据官薪和政府的开支情况再酌情向百姓收取赋税。但山川、园池和市场租税的收入,从天子到受封邑者的私邑,都由占有者自己使用,因为他们不向天子领取日常费用。通过漕运把关东的米粟转运到长安供官府使用,一年总计不超过几十万石。
汉惠帝、高后时期,衣物和食物开支逐渐增多。汉文帝继位后,带头实行节俭,主要考虑安定百姓。当时的百姓刚刚远离战争,都背弃农业根本,趋向末端的工商业,贾谊劝谏汉文帝说: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食用不足却能治理的,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听说过。古人说过:'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农业生产有时令限制,但使用却没有节制,那么物力财力肯定穷尽。古代治理天下相当细致全面,所以他们的积蓄足能凭侍。现在背弃农业根本,趋向末端工商业,吃闲饭的人太多,这是天下最大的伤害。奢侈的风俗天天增长,这是天下最大的隐患。伤害与隐患公然实行,没有人制止;国家将要倾覆,却没有人来拯救。生产的人减少而浪费的人增多,天下的财产怎么能不竭尽呢?汉朝建立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累尤其值得哀痛。雨季时不下雨,百姓就会感觉畏惧;年景坏没有收入,百姓就会心神不定,还要被迫卖掉爵位和孩子。听说了这些,哪里有治理天下面临危险,主上仍然不震惊呢!”
“世上有灾荒年,这是上天大道,大禹和商汤已经遭受过了。假使不幸有方圆两、三千里范围的旱灾,国家拿什么去救济?如果突然边境上有警报,要出动几十万上百万军队抗击,国家拿什么作为粮饷?如果战争和旱灾同时发生,天下就会相当窘迫。那时就会有人凭借勇力聚众闹事,疲惫无力的男子和衰弱的老人只能易子而食。政治还没有畅通,远方的狐疑者和想争夺君主位置的会趁机起事,那时再在慌乱中谋划应对,难道还能来得及吗?”
“积累贮藏是天下的大命。如果米粟多而且财物有余,那还愁什么事情不能成就呢?那样进攻就能夺取,防守也会稳固,战之能胜。迫使敌人归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有什么招纳而不来呢?现在要驱逐百姓回归农业,使其依附于农业根本,让天下人各食其力,工商业不务农而食的人要转回农业生产,那样就会积蓄充足而安成乐业。本来能使天下富强安定,却形成目前这样一种危意局面,臣私下里为陛下感觉惋惜!”
黄其军
作于2021年5月29日(古历辛丑年四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