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方亮:​彻底改变人生观与价值观之岁

Summary

“我的2020”之

18

彻底改变人生观与价值观之岁

方亮

我对阳历不敏感。我的二0二0只从正月说起。春节前,坊间虽早已遍传“江城”有一种类似当年“非典”的病毒肆虐,但似乎因离我较远而漠视。甚至一度认为是谣传,还搬出当年席卷遵义的“盐荒”论来辟谣,坚信共产党不会因一小小“病毒”而束手无策。

正月初一,村医及村委相继来电。内容并非贺春而是询问我家曾经被武汉“轻工大学”录取的老二方婷婷行踪。

也许仗着人熟可欺,来电被我一顿呵斥:

“新年大吉的,你们想干什么?”

“我家方婷婷在贵阳读书,不在武汉!”

“我家没有病毒,你家才有病毒!”

来电人被我斥得一阵阵嗫嚅:“你你你不要冒火,我我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奉命!奉谁之命?我要找你们院长!我要找你们书记!不问是非,瞎指挥!”

正月初二,镇村干部宣布取消春节休假,全员上岗。吾窃以为小题大做刷存在感。我行我素依惯例(正月初三岳母生日)携妻前往杨村看望二老。

晚上刷新闻:“克强总理亲临武汉”,“湖北省长口吃连连”冲上热搜。

岳父发起感想,老话说“庚子辛丑,路上无人走。”今年是个“末结”年,你们要“下细”点,凡事要谨慎些噢!

岳父的话,我是不敢不认真对待的。七十四五的年纪,从教三十余年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活历史。我不由得反思,昨天对待村委和村医的言行,是否过了……

正月初三,国家启动“一级战备”响应,我在杨村回不来了!恍如隔梦的我,懊悔连连,我摊上事了!我摊上大事了!

公、私两情并用,在仁怀、桐梓相邻两村委的沟通协调下,费时一天才如愿归家。

持续关注央视1套、4套、13套及湖北卫视新闻。心中似有千千结,奈何吾心不在身!

稍后,泡通村、支两委陆续拉起“大学生”和“农民工”两支义务“防疫”宣传队,进村入寨反复宣讲“防疫”知识和“抗疫”形势。我也就时不时跟着他们,端茶奉水(也曾拿烟拿“红牛”)慰劳那些在瑟瑟寒风中坚守路口的志愿者及镇村干部,以赎前日不当之言行,也曾偷偷按下快门,记下泪目的瞬间。

《童子童谣》编辑们适时介入,引导我编辑一期“泡通抗疫”专栏,以期展示我村“抗疫”风貌及文化底蕴。我倍感肩沉却必须遵命,即时勾兑“石门”“火石”两所小学领导及部分教师,得到“全力支持”的答复心下稍安,积极投身于此项活路。开始发动村前屋后小朋友,包括侄儿侄女等,总计收到三十来件作品,选编十二首童谣成辑并配图配照片,此为第一次编辑,虽有些“牛头不对马颈子”,仍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收获!

其间也曾因个别老师的情绪不佳,左右我整了一篇《官状炎——从“空中黔课”看贵州教育》,声讨公立学校占据有利资源而不及私立学校尽责尽职的现状。

二O二O,始终谨遵岳父教诲,亦步亦趋。时时不断扣问:

我是谁?

来自哪里?

将去何方?

特殊党费如期交出,还萌生捐出全场最大(体重一千六百多斤)那只黑牛前往武汉助力的想法,报告镇村两级组织,因考虑活体运输护送环节而卡壳。

三月十六(农历二月二十三),贵州清零!其时心里的解压程度,绝不亚于拱一“水猫”而浮出水面的解压程度。

时时关注疫情动态,心惊胆颤走到今天。养殖场大数据上亏损三十万。本是咱家心头肉,然而丝毫左右不了我的心情。腊月三十,全家还能聚在一起享团年饭,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

二O二O,我们太不容易,损失惨重然倍感荣光!

感恩亲人,执手相依相伴;

感恩时代,赋予我们责任与担当!

二O二O,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逆转!

作者简介

方亮,贵州桐梓人,养殖场主,业务时间喜欢诗文、童谣等创作。现为桐梓县文学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禁毒报》等,曾获县禁毒童谣大赛三等奖等。

约稿

”我的2020“策划案

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我们真的应该记录一下。每年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一个真实有趣的个人总结,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这样坚持十年,然后挑选作品出版一本书,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十年一个阶段十年一个阶段,这样可以出版几部书。人生没有几个十年,你还不争取这个机会吗?如果你觉得这个策划方案有意思,拿起笔来,从”我的2020“写起,投稿时请附一张作者照片和100字作者简介。文章最好以散文的方式来书写,控制在2000字左右。《童子童谣》将从来稿中择优刊登。如果收到的稿子又多又好,还可以一年出一本,一定很有纪念意义。愿意跟我们一起干的,写起投起转起。
邮箱:909718793@qq.com
截稿:2021年底

方亮的故事

一个靠手艺谋生的人,表面上是用手艺赚了别人的钱,但他凭过硬的手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于无意中做成大好事、大实事,他的劳动就足以让人感动和尊重——他,就是“银枪手”方亮。

图为方亮正在进行牛冻精科学试验

客厅里的人生观

那年春节期间,我来到风水乡泡桐村,走进“桐梓县牛羊冻精人工输配点”输配员方亮的家。

方亮的客厅很简朴,最显眼的是三幅书法作品。一幅上书“不做朱门客,愿为孺牛生”十字,一幅抄录唐代大诗人杜牧诗《山行》一首,一幅为“勤奋”二字。这三幅书法作品呈品字形布局在客厅的三面墙上。“勤奋”二字的右边,是一块金底银字的奖匾,“银枪手”三字特别抢眼。

一个人的客厅悬挂什么样的字画,往往是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表达。方亮将牌匾挂在客厅正中,说明他是一个爱护荣誉的人,就像一只鸟爱护它的羽毛一样。紧挨着“银枪手”牌匾左边的“勤奋”二字,时时提醒自己不坠青云之志,这样的主人,应该不会慵懒闲散。主人的职业是一名输配员,长年累月在黔北山村上奔波,走村窜寨,风里来,雨里去,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在“山行”……这一切仿佛在表述: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谋生的同时又造福他人,不为名利所累,也就少了“朱门”腐气。那么,用“愿为孺牛生”五个字来称颂一名牛冻精输配员,应该恰到好处。写这幅字送他的人,应是懂他的人,或是他懂的人。

方亮是个一米七高的中年男子,皮肤黄中带黑,浅短头发,圆脸,高兴时豁开大嘴朗朗大笑,满嘴错落不齐的黄牙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这是一个充满着自信的人。他对牛冻精输配工作这份职业,或者说是手艺,应该是很满意的。

风险与乐趣交织的技艺

我和他下乡的第一站,是仁怀市火石岗乡黄师坳的一家养牛户。离他家十来里路,公路崎岖,骑摩托车,要颠簸半个多小时。这家养了六头牛,牛圈窄小,水泥地面上全是牛屎牛尿,恶臭熏人,伸不下脚。女主人看到师傅来了,赶紧用锄头和铁铲打扫。方亮说,没关系,我已经习惯了。他吩咐女主人找来洗发水、卫生纸,然后把输配针准备好,咬在嘴巴上,左手戴上长长的塑料手套,在男主人的配合下,把牛拴到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输配工作就开始了……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最多不过十分钟。他说,稳、准、快,是输配员的基本要求,动作越娴熟,速度越快捷,成功率越高。笔者穿的是一双白色运动鞋,担心把鞋子弄脏,还在畏手畏脚地选择拍摄的落脚地方,他已经输配结束了。

“给母牛输配冻精的时候同样有危险。遇到喜欢打踢腿的母牛,一不小心就被打得火星子颤,一旦打在小腿骨上,轻则受伤,重则骨折。他的一名同行,被牛一个踢腿,打破睾丸,成了终身残废。”方亮对同行的痛苦表示出极大的同情,笔者也就没有再多问。

取完种猪精液,他又在化验室开始对精液进行检测。我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番,第一次看到了生命的最初起源。在显微镜下,成千上万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命状态——让笔者大大地开了眼界。

方亮带上种猪精液,骑上摩托车,戴上头套,背上背包。我也戴上头盔,坐上他的摩托车后座,一起去黑桃湾给母猪配种……

从黑桃湾配种回来,又到木艾村一户养牛户配种。

当天跑了三个地方,行程三十多公里。对于平原地区的人来说,这点距离不算什么,但对于山路崎岖的黔北,这实实在在的数据却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公路长满了苦蒿和杂草,路面被大货车一碾,形成两个深深的凹槽,我们叫它轨道路,摩托车在轨道路上一跳一跳地飞窜,一不小心就会“飚”下山崖。笔者紧紧抓住后架,两腿夹得“梆紧”,还是十分担心。方亮说,现在的路好多了,以前路烂,哪里没遭摔一跟斗。遇到下雨天,背心都是泥浆浆,从来没穿过一件干净衣服。长期骑摩托车,膝盖的风湿很严重。

他像这样已经奔波了整整七年。

打工归来拜师学艺

方亮家六兄妹,弟兄中他排老三,人称三哥,父亲当年是一名民办教师,母亲是农民,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他读到初中就回家务农了。结婚后外出打工,后来患了甲亢病,脖子大,眼睛鼓,饭量大,总是感觉饿。为了治病,每天要吃35元的药,一天的工钱却只有25元,日子过得很艰难。借钱建了房屋后,背了一大笔债务,急需挣钱还债养家。2008年,泡桐村李支书在做肉牛买卖时,在花秋镇看到品种改良后的肉牛,体格大,长势快,肉质好,价格高,但与花秋镇毗邻的风水乡,却没有引进这一品种。有心的李支书就想物色一个人到花秋学习牛冻精输配技术,把风水的肉牛养殖及品种改良推广起来。有人推荐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方亮,李支书就把他带到花秋,找到牛冻精输配员周江,让方亮拜师学艺。

陪着师傅去给一家农户的母牛配种时,师傅周江看到那家的一头小猪病殃殃的,主人准备拖去甩了,周江看到后,说,既然要甩,不如送给我抱回去作试验,看能不能医好。周江叫方亮抱起走,方亮迟疑了一下,没动。周江把工具包收好,抱起病猪就走。当然,路上,方亮也轮换着和师傅换着抱。病猪抱回来,周江像照顾小孩一下喂药、打针,终于把病猪治好,才放到猪圈喂养。师傅周江告诉他,只有爱惜每一个牲畜生命,才能把输配精工作做好。那一个周,他亲眼看到,周江在为一头母牛接生时,由于牛犊太大而难产,周江忙了大半夜,累得瘫坐在地上,却因小牛犊没成功接生而失声痛哭。他从周江身上看到一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看到一个人对牲畜生命的敬畏。他感觉自己骨子里面有一种和师傅一脉相承的韧性和悲悯,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一职业,决定拜师学艺。当然,师傅周江也认可了这个徒弟,愿意传授技艺。但按行规,必须先交8000元学费,一次性交清。这让方亮为难了。当时信用抵押贷款,最多能贷5000元,而他已经贷了3000元,修建房屋已经四处借债,哪里去凑学费呢?他回来跟四弟方勇商量,方勇给他想了些办法,最后征得师傅同意,先交4000元,学成后再交4000元。

就这样,方亮正式拜周江为师。

几经挫折的创业路

牛冻精输配工作,看起来是个简单活儿,具备一定技能的人都能掌握,都可以操作。可是,风水乡却连续三次建站,三次都以失败告终。方亮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就老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前在他前面开展牛冻精输配工作的人,个个比他聪明能干,他们都败阵而去,自己能站稳脚跟吗?

果然,申请建立牛冻精输配点的时候,就遭到当头一棒。风水乡原党委书记杨道喜,先后四次到县畜牧局申请建站的事,县畜牧局负责同志说,你们风水就不要再提建站的事了,我们难得建,也难得撤,前面连续建了三次,撤销了三次,你们不把这个技术当回事,如果要建,就自己拿钱建,自己不掏钱,你们不痛心。杨书记反复找领导,最后达成一个意见:由乡政府出4000元,县畜牧局出4000元,作为合资建站。当时的乡政府财政负债十分严重,连4000元都是个大数目。乡政府要求方亮个人出资2000元,政府出资2000元,与县畜牧局一起建站。方亮刚刚交纳4000元拜师学艺,如今又要出资2000元,一分钱都没有。好在他弟兄姊妹多,大家东拼西凑,终于给方亮凑齐了建站经费。

“桐梓县牛羊冻精人工输配点”的牌子挂起来了,但业务却推广不起来。一是牛改工作三起三落,老百姓不认可。二是牛贩子在购买肉牛时,为了多赚一点票子,尽说些昧良心的话。比如新品种西门塔尔牛,头面部有花纹。牛贩子在买牛时,故意说,这种牛花嘴花脸的,没人要,不值钱,喂起家庭不顺。老百姓都喜欢讨个吉利,听牛贩子这么一说,而且这种牛卖的价钱还不如本地牛,老百姓当然不愿意进行品种改良了。

2008年10月的一天,方亮在跟师傅学艺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的西门塔尔小牛,牛贩子狠狠杀价,只出1900元。方亮想,这种牛到底长势如何,究竟有没有赚头,到底喂起家庭顺不顺,他决定自己买回去亲自喂养试验。他以比牛贩子高出400元的价格,将这头全身花白的西门塔尔牛买回家,喂养了将近一年,以9000多元的价格卖出去,赚了将近7000元。当时的农村劳动力,比如搞建筑的砖工、木工师傅,一天工钱才60元,一头牛就当100多个人工工天。一头猪喂一年才卖1000多元,而一头西门塔尔小牛喂养一年,相当于喂养5头猪,相当于喂养2头多本地小牛,这样一笔细帐,充分说明喂西门塔尔小牛比喂猪划算,比喂本地小牛划算。尝到甜头的方亮,凡是配种的新品种肉牛,他都向畜牧用户保证:包配、包产、包收。他总是以高出牛贩子几百元的价格,负责把小牛买走,或者联系诚信的牛贩子前来收购。那几年,他家里面常常养着几头花脸花嘴的小牛,邻居们纷纷前来参观,当看到方亮家养牛越养越顺,赚钱越来越多,大家也就愿意向他学习,开始接受肉牛品种改良了。

精益求精的谋业路

如今的方亮,服务范围已经从风水乡覆盖到桐梓、遵义、仁怀、习水等毗邻县市交界地,他也从当年单纯的学艺谋生,开始向学艺谋业的人生道路上转变。他从2008年至今已经有了十多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配种情况。在一本发黄的袖珍型小笔记本上,笔者翻看他2008年8月至12月的配种情况,其中8月份配种3头,9月份3头,10月份4头,11月份1头,12月份8头……当时配种一头新品种收费60元,一个月也就几十百把元,可见举步维艰,但他挺过来了,令人敬佩。笔者翻看2014年的输配记录,全年共1850头,按现在而今眼目下的行情,他一年要找一二十万。如今,他已积攒下一笔不小的存款,购买了轿车,可以不再像以前打拼时那么拼命了,但他没有放弃对技艺的追求,只要听说哪里有新技术,他仍然欣然前往学习,哪家遇到养殖上的难题,只要接到电话,仍然耐心细致说服提示,或者亲自前往实地解决。至今令他最高兴的事,仍然是接到畜牧主人告知牛儿出生的消息——心里面就特别高兴,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尊重,心里面就特别快乐。如今,他给养殖户输配的发情母牛受胎率达87.5%,产犊率86% 。2011、2012、2013年分别获得县牛改先进输配员,获得牛人工授精“银枪手”称号,2014年获得遵义市“十佳输配员”称号。应该说,他也算普通百姓中的成功人士了。但他没有骄傲,也没有停止对技艺的追求。几年前,风水乡党委政府几次请他负责村里面的工作,但他更爱他的牛羊冻精输配工作,几次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大哥方鸿,现为火石小学的校长,知弟莫如兄,专门给他书写了一幅“不做朱门客,愿为孺牛生”的书法作品,他把这幅字装裱后悬挂在客厅的显眼位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梦想,方亮当然不能和古人比,但他有个“配万牛精”的梦想,凭他现在的技艺,离目标也许不远。今年4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梦想,方亮当然不能和古人比,但他有个“配万牛精”的梦想,凭他现在的技艺,离目标也许不远。今年43岁的方亮,仍然喜欢“勤奋”二字,只要一接到输配请求电话,不管是大年三十还是正月初一,仍然骑上摩托车就出发了。(作者:王宗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