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的战略布局——占领南阳,威逼中原原创战略史研究

楚武王死后,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过高级的帝王学教育,战略思维极其清晰。《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他的师傅是从中原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文王善于用人,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左传·哀公十七年》说文王以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彭仲爽不负所望,战胜攻取,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楚史》记载:“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

楚文王即位第二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攻下战略要地——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

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申国位于南阳盆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古人曾描述“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

申国是楚国北进最重要的前线基地,盆地面积4万6千平方公里,位置南北、东西居中。位于中国的核心腹地,交通方便,北上可通洛阳、郑州、开封、许昌,南下长江可通荆州、宜昌、武汉、南京。西走武关可直通西安,东出信阳可直达淮泗地区。

古人云:“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以为强”。

南阳盆地群山拱卫,北有秦岭、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三面环山,是天然的形胜之都。

盆地边缘分布有波状起伏岗地,岗地海拔140~200米,岗顶平缓宽阔,岗地间隔以浅而平缓的河谷凹地,呈和缓波状起伏。盆地中部为海拔80~120米的冲积洪积和冲积湖积平原。适于防御。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可 供开采量约8.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土壤肥沃。盛产小麦、杂粮、水稻和棉花等,号称中国粮仓。2017年,南阳市全市总人口超千万。综上所述,南阳盆地,水利资源丰富,沃野千里,适合农业生产,物产丰富的人口繁盛,兵员无忧。盆地群山环绕,地形险要,极适合防御和进攻。

正因为看到南阳盆地在军事,民生,交通上的重要价值,楚文王在由丹阳(湖北秭归)迁都于郢(湖北江陵纪南城)的第二年,便假道于邓(湖北襄阳市樊城北约6公里)以伐申(河南南阳市附近),逐步消灭申国、吕国(南阳镇平一带)、应国(在郏县、宝丰、鲁山、叶县和平顶山市区一带),将南阳盆地收括囊中,设县镇守,楚王常常亲至南阳,策划北伐中原战事,并在南阳召见中小诸侯,南阳盆地对楚国战略价值极大。

古人云:“楚之强横难制实始于灭申”“文王灭申之后,天下大势尽在楚矣!”,关羽北伐,曹操必死守襄阳,确保南阳不失。否则许昌必不保。

楚得南阳,三面环山,退可自保其江汉平原本部不失,攻则横行中原,如入无人之境,自鲁山西进,经车村、合峪,可直达嵩县陆浑,出陆浑即是伊川平原,沿伊河北上60里即到洛阳南部重要关隘——伊阙龙门,过龙门即可直抵洛阳以窥周室。出方城隘口东北直行百里即到叶县,继续东北行120里即到许昌,许昌距离郑国首都新郑只有80里。楚国的机动部队一日一夜即可兵临郑国城下。其战略位置优异至极,故可长期骚扰中原,齐国远在山东北部,救之不及。

楚国亦可由叶县东出240里即可到达陈国(周口地区),由陈国向东北180里即可到达宋国核心区(商丘),由宋国北上120里,即可到达号称“天下之中”的重要商业枢纽——定陶。定陶折而向东240里即是鲁国首都——曲阜。定陶直上200里,即是齐国边疆重镇——谷邑(东阿县),谷邑距离济南100里,距离淄博200里,皆平原坦途,无险可守,楚国后来挥军直上,南阳部队占领谷邑,封锁齐国西出大门,并对齐国心腹之地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楚国亦可西出武关(西峡县西坪镇西200里),经丹凤、商洛,出蓝田关,直达西安,刘邦灭秦即走此线。

南阳盆地是为关联周、郑、许、陈、宋、曹、卫、鲁、齐、秦等各国之枢纽。亦是楚国退可屏障湖北,进可图取天下之战略要地。

东申位于信阳市,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信阳地势群山环绕,形成一天然的城池,形胜以极,防御极佳,可以固守楚国北疆,浉河从从城中穿过,自西南流向东北,汇入淮河,交通便利,出城即是平原。

楚国北上中原 亦可以由江汉平原的东北, 经随( 今湖北随州) 穿过桐柏、 大别山脉 会合处的 武胜关、平靖关到达信阳,经过大胜关沿竹竿河北下经过弦国,可直达息县。

由此可见,楚文王战略眼光极佳。自从楚武王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22年,其子楚文王就开始逐鹿中原。

四年后,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国(今河南上蔡县)。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封国。楚文王伐蔡的缘由,从表面上说,是应息侯之请,去惩罚无无礼的蔡侯。息是蔡的南邻,故址在今河南息县。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陈国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陈过蔡,将赴息,蔡侯以姐夫名义阻留求见,有轻浮的言谈举止。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立即整军出征。九月,楚师与蔡师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相遇,楚师勇锐,蔡师一触即溃,蔡哀侯被楚师俘获并被带回郢都。

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战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为了报复,蔡哀侯便故意向楚文王渲染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听到蔡哀侯之言,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于是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见息夫人果然容貌极美。次日,楚文王设宴招待息侯,乘机以武力俘虏息侯,灭亡息国。

息国位于息县,自信阳出城,顺浉河而下东北行120里即汇入淮河,顺淮河东行100里,即到息县,息县向北可以直逼陈国、蔡国等中原腹地,向东顺河而下即可到达安徽,江苏淮河下游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楚文王灭申之后,立刻与蔡国合谋,诈取息国。楚国召陵之盟后,意识到直取中原实为不智,即由息县基地顺河东下,千里迂回,占领徐国,溯泗水而上,联鲁攻齐,取得成功。

息县位于竹竿河与淮河交汇处。淮河至此呈倒“U”形排列,濮公山正位于息县县城南岸,自此山向北至开封700里,皆一马平川,故被称之为“东南第一峰”。山河交汇,直面700里北方平原,是为楚国信阳地区前哨基地。

楚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国君会盟于鄄邑。齐,成为五国中的霸主。楚文王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为霸主的齐国示威,于五国会盟的次年,举兵伐郑。

自公元前741年楚武王杀侄自立,到公元前679年,60年时间,楚国文武二王努力扩张疆土,占领了申息之战略要地,为楚国打下良好基础,这60年是为楚国全盛时期。

三年后,公元前676年,由于文王北伐太猛,后方空虚,巴师袭击楚国权县的那处。楚国君臣轻视巴人,疏于防范,终至于酿成大祸。事出突然,权尹阎敖因无备而弃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师长驱北上,一度进逼郢都的南门。文王大怒,处死阎敖,他的族人作乱竟与巴国同谋反叛。

次年春,文王在津地(今湖北江陵县或枝江县)被巴军打得大败。文王率楚师回到郢都,司官门守卫之责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纳。文王无奈,为了以功补过,就转而进攻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黄国是淮河上游的一个小国,公族为嬴姓,西北与息县为邻。文王接受因轻敌而致的教训,调将用兵又像先前那样得心应手,在踖陵打败了黄国的军队,文王迅即撤兵,到达湫地时得了病。

夏季,公元前675年六月十五日,在一个名为渊的地方,楚文王暴病而死。鬻拳把他安葬在绖,然后自己也自杀身亡,葬在地宫的宫门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