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北京老照片
安定门附近的城墙(1860年10月)
城墙上的清军大炮(1860年10月21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
内城西北角楼(1860年10月)
德胜门(1860年)
城区俯瞰(1860年,北海白塔)
城区俯瞰(1860年,地点未知)
城区俯瞰(1860年,地点未知)
天坛祈年殿(1860年)
雍和院牌楼(1860年代)
圆明园(1860年)
颐和园万寿山(1860年)
北京的城墙(1870-1880年代)
内城东南角楼(东便门角楼1874年)
德胜门(1886年)
德胜门(1886年)
德胜门箭楼(1886年)
未经确认的城门(1870-1880年代)
未经确认的城墙(1870-1880年代)
居庸关大理石门
南口高速路
卢沟桥上的骆驼(1870-1880年代)
八达岭长城(1870年代)
八达岭(1870年代)
八达岭长城(1875年)
北海桥牌楼
大高殿牌楼
紫禁城神武门外
城墙根下的集市(1890年代)
正阳门三头桥
街头店铺招牌(1874年)
选自1874年的《中国和中国人影像》。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孩儿,相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女孩来说,她是能够得到教育的,当然并不是学堂的教育,而是家庭里识字教育等。
相对于女孩儿,当时的男孩子上学的机会要大很多,即便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也会尽力让孩子去接受一些教育,即便不能参加科举,也要去学一技之长,能够有谋生的本领。图中这位拿好书包准备上学的男孩儿,看起来真是朝气勃勃。
一位香港的画家。这位画家看起来擅长画人物肖像,而且受过的训练并不是中国的传统画技。
一位船民老妪和她的孙子。丧失主要劳动力的老人,退居二线带孩子,把应该承担哺育孩子的父母解放出来,能够把所有精力用来工作养家,这可能是中国人多年来无法逃避的现实。
演奏音乐者。在那个年代,这是下九流的工作,两人之所以沿街演奏讨生活,大多是因没有土地可以已存。对了,英文的直译,这两种乐器是,小提琴和吉他。
时代不断地变换,那时候下九流的职业,如今已经是最赚钱的工作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