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新手类——给他们两个“帮”
(一)帮他们物色一位有经验的指导老师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手,充满着当教师的渴望,很想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嘴、身、情全部释放出来。但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是从自身出发,没有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方法。所以,此时必须在校内寻找一个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指导老师,在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向师傅咨询。指导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给予分析、帮助,让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可以逐渐减少帮的程度。
(二)帮他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每一位新教师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有成就的教师,这就需要针对个人特点、特长,帮助新教师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帮助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能够实现的,这样有助于新教师在一个个目标的接近与实现中,看到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历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加强成长的自信心与速度。如可制订两年内上好镇级课,五年内上好市级课等的短期目标。
二、成长类——采用两个“让”
工作近15年的教师,一般在36周岁左右,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有反思能力,在业务上是成长最迅速的一类。但是他们大多孩子尚小,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多,没办法让工作占用自己过多的休息时间。事实上他们是单位里的中坚分子,业务能力渐趋成熟,关键时刻压一压,就能挑起重担,可以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让他们在各类磨炼中成长
教师成长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与其基本功相匹配,所以平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让他们在磨炼中成长。各类公开课、展示活动、竞赛活动等,是学习、理解、实践的具体平台,可以优先考虑他们,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磨炼中成长。有过开公开课经历的老师都知道,如果自己是具体的实践者,课前的一次次磨课,一个个教师的建议是自我成长的最好良方,这是最能发现自我问题,迅速提高教学技能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有经验做基础,有展示的愿望,活动前要让他们先自我思考,然后再大家探讨,活动后要促使他们及时反思、总结,他们的进步会更快。
(二)让他们在主持活动中提高
教科研活动除理论学习外,还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让成长类教师当主持者,能激发他们更强的责任感与激情。在主持活动前,他们会有目的地思考,会更加理解活动内涵,增加积极参与探讨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三、成熟类——要有两个“防”
(一)防止他们固步自封,成为“瓶里的蜜蜂”
这类老师,要防止他们被自己的经验束缚了手脚,渐渐地降低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要经常委婉地提醒他们用虚心的态度,不断变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欣赏年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活力。要经常让他们走出校园,了解课改形势,防止他们变成井底之蛙,变成经验型的教书匠,在遵循自我经验的过程中,把课改实践当作蜜蜂眼中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在坚守自己的逻辑中死亡。要鼓励他们带头参与教改实践,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力图创新,继续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二)防止他们贪图安逸,成为“锅里的青蛙”
在教师年轻化、干部年轻化的今天,他们常会感觉即将被时代所抛弃,感叹:职称到头了,提干无望了,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当个人追求无望时,就会削弱工作热情,更易满足于安逸。特别是在课改不断升温的今天,如果对周围形势的变化敏锐性不够,就会出现“锅里的青蛙”一样的结果。逆境中强烈的求生,顺境中可怕的惰性,这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共性。所以,要防止这类教师如青蛙般在不断升温的水中快乐着、享受着,渐渐丧失了蹦跳的力量,葬身于安逸的海洋,最后被多彩的教学舞台所遗忘,被时代所抛弃。
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研讨、进修学习、自我反思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如果能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管理,分类要求,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一定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