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人怎么应付阴险小人?曾国藩有四字真言,王阳明有三策
社会复杂,人心难测。在日常生活中总能遇到一些小人,这些人要么喜欢背后算计,要么喜欢主动挑衅或者搬弄是非,遇到这样的人不仅是影响心情的问题,弄不好还会影响自己的前途甚至整个人生。那么在遇到小人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不妨回望古代,看看古代的一些名人志士是如何处理的。
曾国藩的“四字真言”
曾国藩的能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在军事以及政治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但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功,还得益于他对于人性以及社会的了解,尤其是在做人处事的方面非常讲究。
在曾国藩发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无数的小人,但都被他一一克服。至于他克敌制胜的法宝就四个字“不恶而严”。
这四个字出自易经的《易传·象传下·遯》,意思是对待小人不要厌恶,要严肃对待。那么曾国藩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四个字的呢?我们用一个事例来进行说明。
在曾国藩率领湘军攻打太平军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李世忠的悍将在中间来回搅。此人少年时就成为了强盗,打家劫舍的事情没少干。成年之后刚好碰上太平天国起义,于是他也跟着凑热闹,联合就近的一些势力起义。而这股力量在当时被称为捻军。
但李世忠阴险狡诈并非真心起义,他只是想占地为王抢占先机,为日后升官发财博取筹码。加上他的地盘刚好夹在曾国藩和太平军的中间,因此他就见风使舵,看哪一方占上风,他就帮着哪一方。
说白了,这个李世忠就是个首鼠两端的小人,一会降清,一会归顺太平军。但曾国藩得知此人之后,就用“不恶而严”这四字真言来专门对付这种小人。
首先他认为所谓的“不恶”就是要投其所好,李世忠想得到什么就给什么。比如金钱和军工,只要能让的统统让给他。
接下里就是一个“严”字。这里的严指的就是原则问题,钱和军功都可以让,唯独原则不能让。比如李世忠在管辖区域内欺压百姓,强抢民女,这样的情况必须秉公处理,绝不留情。若李世忠因此加入了太平军,那么对方就失去了民心。聪明的太平军也绝对不会收留一个不受管制,整天惹事之人。
总结下来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付小人的方法非常简单。首先不要正面硬来。若不能纳为己用就避而远之,但若能为己用,就顺其意,把能给的都给他。但也要坚守底线,一旦触碰底线则毫不留情将其打压。此时手中有理有据,对方要么低头,要么成为众矢之的。
说完了曾国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历史大咖王阳明是如何做的。
王阳明的三策
王阳明对付小人有三策,但这三策却是他一生的总结。
首先就是被称之为下策的正面硬钢。
年轻时的王阳明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刚硬,因此遇到阴险小人之时,多是强硬的态度。不过这么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时没有惩治小人,反倒把自己搭进去。
就拿薄彦上书案来说。当时薄彦看不惯大宦官刘瑾的恶行,上书皇帝,结果刘瑾在皇帝面前谄媚几句,薄彦就被打入死牢。血气方刚的王阳明愤然上书,要求惩治刘瑾,释放薄彦等忠臣。结果人没捞出来,自己也被贬官外地。
不过被贬官似乎也不是坏事,之后王阳明龙场悟道,明白了许多事情,其中就包括对付小人的中策和上策。这中策就是要寻之以短,转嫁矛头。
就拿正德十四年的宁王叛乱来说,当时皇帝身旁有个太监叫张忠,此人阴险狡诈,吃里扒外,一边受着皇帝的恩泽,一边和宁王有联系,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不过,当王明阳平息宁王叛乱并将宁王抓获之后,张忠就慌了。他知道宁王被抓,他们之间的事情迟早会被发现,于是他准备设计陷害王明阳。
但王明阳转嫁了风险,他直接把抓来的宁王交给了和张忠矛盾颇深的张永。这位张永是“正德八虎”之一,也是一位威风八面的太监。
就这样,张忠和张永因为宁王之事闹得不可开交。而王明阳略施小计,坐山观虎斗。不对,将两个小人比作老虎有些抬举了,应该是“坐山观鼠斗”才对。
不过在这其中,王阳明还使用了上策,那就是化敌为友,据为己用。
王阳明知道张忠要害自己,于是找了个理由北上。而谁来接替他继续看押王阳明就成了难题。毕竟宁王在朝中还有党羽,因此现在谁来接手都有嫌疑。
但王阳明决定化敌为友,让另一位小人张永来接替自己。但张永不傻,他可不敢接宁王这个烫手山芋。为此王阳明决定让功,表示他将面呈皇帝宣传张永在平乱中的功绩。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张永毫不推辞,欣然接受。事后张永果然受到皇帝嘉奖,从此成为了王阳明的朋友。
到了王阳明晚年时,他曾总结自己。在自己力量薄弱时,要使用上策和中策。但自己的实力强大时就不要退避,直接使用下策。因为此时已经不用委曲求全,而是要将正义坚持到底。
确实,自身实力强大的时候就“无须再忍”,该出击时就出击,面对小人就要予以重击。
以上就是两位历史名人对付小人的方法。方法虽然不同,但各有千秋,都有可取之处。当然,历史上有能力的名人不止他们二人,但篇幅有限,今天就说到这里。
最后想问问大家是喜欢曾国藩的“四字真言”,还是王阳明用一生总结出来的三策?又或者你有更好的办法呢?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王阳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