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宿食有哪些经典方 看看日本经方大家是怎么总结的
宿食
第24条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微而涩:取脉微而涩是为虚脉,并不适用大承气汤。
宿食原本的脉象是“滑”和“紧”。但是,本条文中,寸口脉浮大有力,按之反而涩有力,尺脉果然还是略涩。这是因为宿食的存在阻碍了气机的通畅,脉反而呈涩。
第25条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和《伤寒论》第256条相近)。
脉数而滑者,数为热,滑表示有宿食,宜用大承气汤下之。
第26条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因为有宿食,为了将之排出,而发生下利,但是无法排出。因为宿食依旧存在,所以没有食欲。对于这样的症状,适宜用大承气汤下之。
关于宿食、食积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于“宿食”是用大承气汤荡涤之。另有和宿食虽然性状相近,但略微有所不同者,以调胃承气汤处理。但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还有使用大承气汤处理比“宿食”更轻的“宿食”这样的记载,比如瓜蒂散证和枳实栀子豉汤证(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其他关于宿食的条文
第27条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第28条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第29条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第27条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可以看出,宿食虽存在于小肠中,但有时也会存在于胃中。
枳实栀子汤加大黄
第393条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大黄博棋子大:
一说:一寸×一寸(2.3cm×2.3cm)
一说:二寸×一寸(4.6cm×2.3cm)
取博棋子大的大黄六枚,二寸×一寸的话就是约10g。
条文解说
病愈后,劳动引起再发者,是因为胸中有无形之热产生。枳实、栀子、豆豉可清胸中无形之热。如果热传入小肠,在小肠中,水、食物的在经过分别作用前发生变质成为宿食,这种有宿食存在的情况需要加入大黄涤荡之。
但是,本条文中的宿食没有那么黏腻且量也少,所以不入芒硝,只用少量的大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