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大学生的精神升华

雅斯贝尔斯(1883-1969),德国哲学家,晚年入籍瑞士。本文节选自作者《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
  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如果这种为实现大学理想的活动被消解,那么单凭组织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学的生命的,而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学生们总是潜心地寻觅这种理想并时刻准备接受它,但当他们从教师那里得不到任何有益的启示时,他们便感到理想的缥缈和希望的破灭而无所适从。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他们就必须经历人生追求真理的痛苦磨难去寻求理想的亮光。
  我认为,大学的理想始终存在着,只要西方国家的大学里还把自由作为其生命的首要原则,那么实现这种理想则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依赖于理解这一理想并将它广为传授的单个个人。
  年轻一代正因为年轻气盛,所以从其天性来说,他们对真理的敏感速度往往比成熟以后更为灵敏。哲学教授的任务就是,向年轻一代指出哪些是对思想史做出重大贡献的哲学家,不能让学生们把这些哲学家与普通的哲学家混为一谈。哲学教授应鼓励学生对所有可知事物科学的意义的把握,让他们认识到生活在大学的理想之中,并且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创新、去建设和实现这一理想,他不必讳言知识的极限,但是他要教授适当的内容。
  精神贵族是从各阶层中产生的,其本质特征是品德高尚、个体精神的永不衰竭和才华横溢,因此精神贵族只能是少数人。大学的观念应指向这少数人,而芸芸众生则在对精神贵族的憧憬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但是,由于精神贵族只能在民主社会中得到承认,而不是出自自我的要求,因此大学必须为他们提供机会。大学就是要求在成绩和个性方面都十分突出的人才,这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才构成了大学生命的条件。
  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的更新要与整个人类观念的改变联系起来把握,其结果仿佛会导致国家观念的觉醒。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懂得怎样运用权力,惟其如此,国家的意义才能深深扎根于民众的日常思维方式中。如同所有精神生活一样,国家不断校正自我的形象,在精神的斗争中显示出自由,精神通过共同的任务存在于与它相连的对立面中。这样的国家充满了尊重知识的气氛,因此,在大学的精神创造中不仅要寻求最透明的意识,而且还要寻找国民教育的根源。
  大学生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即使他将来选择实用性的职业,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在他的一生中,将永远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
  原则上,学生有学习的自由,他再也不是一个高中生,而是成熟的、高等学府中的一分子。如果要培养出科学人才和独立的人格,就要让青年人勇于冒险,当然,也允许他们有懒惰、散漫,并因此而脱离学术职业的自由。
  如果人们要为助教和学生订下一系列学校的规则,那就是精神生活、创造和研究的终结之日。在这种状况下成长起来的人,必然在思维方式上模棱两可,缺乏批判力,不会在每一种境况中寻找真理。
  假如我们希望大学之门为每一个有能力的人敞开,就应该让全国公民,而不是某些阶层中的能干人拥有这项权利。这就是说不要因为一些需要特别技巧应付的考试而淘汰了真正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通过一连串考试,一步步地抵达目的地,这种方式对不能独立思考的芸芸众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考试则意味着自由学习的结束。大学应始终贯串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谁要想找一位领导者,就不该进人大学的世界,真正的大学生能主动地替自己订下学习目标,善于开动脑筋,并且知道工作意味着什么。大学生在交往中成长,但仍保持其个性,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敢拿自己来冒险的个人。这种冒险既是现实的又必须带有想像力。同时,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可以感觉到自己被召唤成为最伟大的人。
  最后一关是考试,而考试只是在证实已经发生的事情:学生运用他的自由对自我做出选择。如果经过严格条件挑选出来的大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仍要走一条由学校规定、控制的安稳之路,然后达其终点,这就不成其为大学生了。高等学府的本质在于,对学生的选择是以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行为为前提,他所负的责任也包括了到头来一无所成、一无所能之冒险。在学校里让学生在精神上做这样的选择是最严肃的事情。
  精神贵族与社会贵族迥然相异,每一个有天赋的人都应该寻求读书的机会。
  精神贵族有自己的自由,不论是在达官贵人或工人群中,在富商人家或在贫民窟里,均可发现他们,但不论何处,精神贵族都是珍品。而进人大学学习的年轻人便是全国民众中的精神贵族。
  精神贵族与精神附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昼夜不停地思考并为此形销体瘦,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前者敢冒险,静听内心细微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而后者则要别人引导,要别人为他订下学习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而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

(0)

相关推荐

  • 愿更多榜样励志故事走进思政课堂

    尹燕 日前,一段视频在网上迅速被转发.十几个人推着一辆满载货物的三轮车在漫天飞雪中前行,队尾的几个人滑倒了,又艰难爬起,身上的防护服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直击心灵的震撼"" ...

  • 学生为考试而生?

    学生为考试而生? 不久迎来了大学第一次期末考,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可能是胆战心惊,可于我而言却是那么云淡风轻.不知道是因为我天生对考试没有什么过多的感触还是因为其他,对于这次期末考,我更是处之泰然.不管是 ...

  • 卡尔·雅斯贝尔斯:真正的大学精神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某一方面或只具备某种技能.能力.意识的人,而是培养"有教养的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 雅斯贝尔斯:好的教育总以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为首要任务

    谈及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广为流传的是那句:"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似乎说出了教育的部分特质:教育在许 ...

  •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和灵魂的启迪.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并使学之"思"导向事物的本源. 作为顿悟艺术的教育 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 ...

  • 雅斯贝尔斯:哲学是自我设定的东西,它直接与神性相联系

    论雅斯贝斯的哲学信仰 梦海 作者简介:梦海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人大复印:<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5 年 03 期 原发期刊:<社会科学>1994 年第 12 期 第 6 ...

  • 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本质是探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

    哲思优选 收集人文通识讲座信息,优选推荐文创周边. 公众号 一个存在主义者的见解  文丨雅斯贝尔斯 摘自 |<哲学导论> 01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如何,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 ...

  • 教育的本质丨雅斯贝尔斯

    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和灵魂的启迪.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并使学之"思"导向事物的本源. 作为顿悟艺术的教育 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 ...

  • 《论悲剧》:雅斯贝尔斯唯一一部系统的文学论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存在主义代表之一.早期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研究,后转入存在主义哲学领域,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揭 ...

  • 面对死亡的生存态度——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

    作者简介: 金寿铁,男,哲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德国哲学研究. 摘 要: 与其他存在哲学家不同,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并没有囿于关于死亡 ...

  • 《什么是教育》——[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节选)

    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和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