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柔宇公司上市被喊停看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40家知名投资机构“看走了眼”——深圳柔宇科技被终止IPO?

文章说,最近在投资界冒出一个非常奇葩的事件:40位大佬级的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我的说法叫什么?叫集体看走了眼。怎么看走眼呢?什么事儿? 告诉大家,就是他们看错了一个项目。

创新企业最怕的就是把技术当产品,这种模式几乎没有活下来的。产品只是服务的载体,技术就是一种实现服务的手段,如果没有这个认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再多的钱也救不活!

柔宇提供的柔性显示器要提供什么服务?这才是关键!本质上其实是柔宇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一说到商业模式,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好像新创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他们的融资计划书中一定有一个篇幅,专门阐述公司的商业模式。应该是40位投资大佬都认真琢磨过他们的商业计划书,琢磨过其商业模式,但为什么还会失败?

难道专业的投资公司都不懂商业模式吗?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商业模式没有问题,为什么没有投资成功呢?显然,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即便一些优秀的投资大佬也不见得完全理解商业模式的概念。

一,商业模式就是产品的市场容量?

柔宇提供的是柔性显示屏幕,柔宇显示屏是个什么东西呢?它的市场容量大吗?这种产品为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呢?

市场上电子产品如此之多,手机、电脑、电视等市场太大了,几乎没有尽头。市场容量必然无穷无尽。

然而市场的回答却是无情的。做了九年了,市场销售额始终起不来。前面投资人投了这么多钱,即29.5亿。市场销售额只有一年到过2个亿以上,其它都在几千万和一个多亿上。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企业市场运营这方面的能力 是极其短缺的?

我看不尽然!

大家都知道,市场几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根据“包子效应”,只要在一个新区开一个包子铺,只要你的包子不是太难吃,几乎很快就会拥有一群忠实客户。没有任何运营方式的问题,大家饿啊!市场就在那里,需要的是把产品推过去就好。除非有超过市场容量的竞争对手存在,才存在运营方式的问题。

实践证明:折叠式手机是一个小众市场。三星出品后两年内只出售了不到50万台,华为不过10-20万部。它在功能上没有任何突破,成了一种体现身份的奢侈品。

这就奇怪了,难道40位投资大佬都眼花了,没有看明白柔宇的商业模式?

一定不是,一定是商业模式的概念出了问题!

二,商业模式是市场痛点?

什么东西需要放大屏幕?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能够适用放大屏幕吗?这是柔性屏幕的市场痛点吗?

显然柔性屏幕解决是“放大屏幕”的服务。解决的是屏幕折叠的“痛点”。

但要解决笔记本的痛点好像首先要解决输入键盘痛点。如果投机取巧解决的恰恰是“艾派德”的痛点,并且期望从用户数量最多的手机入手,使手机与“艾派德”相互切换。市场也是无限的。

为什么还是失败?

可见商业模式不仅仅限于产品痛点的选择。更不可能人为制造一个痛点出来。

但又好像说不过去,前边不是说过只要市场需要,运营都不是问题,市场需要难道不是产品痛点吗?

难道没有市场需要?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手机的痛点是屏幕吗?好像更象是电池。可以方便装入口袋里的手机并不需要更大的屏幕。手机又叫“掌中宝”,太大反而不方便操作。

三,如何判定市场的需要度?

既不是手机也不是笔记本,就只能是他们夹缝里的“艾派德”这个小种商品,相当于用火箭技术推动汽车。融资29亿,融资290亿也没有前途,汽车不用火箭技术啊。

当然,也有人说宇科技公司存在四个突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重研发轻市场。做了九年了,市场销售额始终起不来。

第二问题是定位不清晰。他们既做折叠式手机,又做折叠式面板的提供商。

要做手机,第一个要是大品牌,第二个要有大资本,第三个叫什么呢,大的生态环境。如果只做折叠式手机面板的提供商。这样定位的话,应该说还是非常有希望。

第三个是创始人不通世故,只懂技术,年少轻狂。并举例说明,小米在2019年的时候发布了自己第一款折叠式手机。创业团队人看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大骂小米不道德,价值观有问题,根本不是第一等等。而且还说人若犯我,虽远必诛。这是把一个将来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客户,完全得罪了。 表现的非常不成熟。

第四个问题是什么,开发产品的方法有问题。他们融进这么多钱来,不应该一开始就大规模开发折叠式手机。应该针对B端而不是C端。寻找市场引爆点,先找到果第一个市场引爆点,再找第二个引爆点。项目就能够成功。

归根结底还是痛点没有找好,错失良机。

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换言之,柔宇的柔性屏幕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刚性需求支撑。就连军事上都没有这种需求。

也就是商品与产品的混淆,把变产品想当然的理解成了商品。这是商业模式的大忌!

四,不是有了产品找商业模式,而是通过商业模式确定商品

产品与商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技术诞生出来的,后者是商业目的推演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360免费杀毒软件的商业模式,在整个商业活动中,他们的产品是免费的,但他们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

我们还知道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也是很成功的商业模式。

有人说360是免费才成功的,阿拉巴巴的成功是马云的前瞻性,是电商的窗口期。

但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这两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呢?我做过一个问答调研,几乎没有什么人回答正确。通过归纳分析,最后的结果其实就是一个运气使然。而且是“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运气!

这就难怪40位投资大佬也会“被鹰啄了眼”,因为他们也相信柔性屏幕的“风来了”这个运气。

他们不是按照商业模式做决定,而是因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动向做决定,是看三星、华为等企业的“试产”做的决定。

根本就没有弄懂柔性屏幕的商品是什么!或者说这种产品有商品属性吗?

比如,我讲课说,360的商品是“草场门票”,几乎没有人相信。异口同声问道“难道杀毒软件不是360的开发的商品吗?”。答案是否定,杀毒软件只是360的产品,并不是商品,一个免费的东西有什么商品价值?

当我讲课说,阿里巴巴是“房地产”,更是瞠目结舌,差点认不出来我会如此“胡诌”。简直胡说八道了。“阿里巴巴什么时候变成事房地产了?”

当我说“淘宝店、天猫店,一个出租店铺的企业,不是房地产商是什么?”。好家伙,几乎所有人恍然大悟,“对哦,出租店铺不就是房地产商吗!妈的,被骗了这么久。无限的地皮,分分钟搞定的店铺,那个房地产商可以比拟?”

看看!电商平台的商品不是电脑技术、不是网络技术、甚至不是电商运营,就是一个出租店铺的地产商。商业模式就是地产模式。所谓的运营也就是如何让大家愿意来租赁而已,可以免费装饰店铺、可以送流量、可以允许刷单、也可以大力反腐、可以为商户提供支付宝无障碍交易等等。

而360更简单,把人性发挥到极致,杀毒软件就是“免费的青草”,做个“牧羊人”。他们去赚猎户(食肉动物)的钱,想进去狩猎,来买买门票(广告)吧。

五,商业模式就是找到商业过程中的刚性需求!

阿里巴巴找到的是“商家需要店铺的刚需”。先免租金引诱穷商家卖“低档货”,所以是淘宝店。等有了规模效应,再规范成“天猫店”。仍然“免费”,只收广告费(直通车等),其实就是把“固定”租金异化成“变动”竞价。

360把商家的“吸粉”刚需紧紧抓住,做个悠闲的“牧羊人”就好。反正软件开发出来就是让人用的,只要“牛羊”够多,“猎人”经不住诱惑的。商家与其漫无目的投广告,不如定点针对使用杀毒软件的群体。

柔宇公司的刚性需求是什么?手机显示屏是刚性需求,但手机柔性屏幕并不能提供刚性需求,它没有提供超越显示屏之外的不可缺失的需要。

这才是柔宇失败的原因。

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必须条件,所有投资都是支撑其商业模式渡过漫长的成长期。但再多的投资都不可能诞生出来合理的商业模式。

无论技术、产品还是管理都是商业模式的运营手段。商品是商业模式的诞生品,是商业活动中“置换货币的交易品”,也许与产品重合也许与产品无关。商品往往在商业运营过程中以服务形态出现。

由于商业模式中商品以服务形态出现,而服务必须要有刚性需求,所以优秀的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也只有四种。以后我会有专门的文章论述!

如果柔宇这家公司采取了正确的商业模式的话,我相信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第二点是,柔性电子技术肯定有巨大的市场,只是他们只局限在手机屏幕这个非常窄的面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手机就是满足手掌大小需要的。第三点是,他们应该跳出原来的认知范围,重新设定商业模式,打通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市场之间的通路,比如从目前的手机屏幕“放大”转换成“防止屏幕意外挤压变形损伤”,把简单的手机折叠变化成各种“羊皮纸”般的柔软,前边属于“鸡肋”后边可就是刚需了。

可以想见,一张柔软的“动画”纸将是怎样的一个市场,在战场上,打开活动的地图……想想都震撼。如果注意到这三点的话,这个企业还有机会。

请记住,一张柔软的“动画”纸,卖的可不是显示屏,而是“便于携带”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