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年薪10W和100W的人,差在哪里?
毕业十年了,春节假期同学聚会。发现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为何差距这么大?有人年薪100W,有人年薪10W,当然,也有人年薪还在五位数徘徊。是什么导致了同样的学校、同样的专业,却又如此大的差距呢?年薪10W和年薪100W之间,到底差在哪里?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刚参加完大学同学聚会,发现往日的同学一个个都大变样。当年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是现在再看简直是天壤之别。有的连续3年都没有考上公务员,日子过得很苦逼。有的却当上了小老板,或者自己创业,过得非常潇洒。同时大家说话的语气、动作和神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突然觉得都不认识他们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假如你已经毕业,也参加过类似的同学聚会,想必会对这个问题感同身受。确实如此,读大学的时候同学和同学之间好像没什么差别,但一旦工作几年时间,彼此之间的际遇、发展乃至性格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差距会拉得比想象还大。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学之间真的都差不多吗?
首先,大家有一个误区,因为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巨大差距,其实不是工作之后才有的,在学生时代就存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读书时候好像大家之间都没有什么差别”这种印象呢?
这是因为校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人的社会属性、评判体系都被单一化了,很多额外因素被剥离了。也因为如此,会造成“同学和同学之间都差不多”的假象。
我们来做一个假想:
假如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和一个刚刚毕业一穷二白的小伙子同时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生存。这个荒岛上的生存规则是这样的:谁的力气越大,大家就认为谁最优秀,他的待遇就越好。那么在这个荒岛上,小伙子得到的荣誉和待遇肯定远远要比年老的亿万富翁要好得多。尽管综合能力亿万富翁肯定要比小伙子强很多,但在限定规则下他的优势根本没法体现出来。
在这个假想实验中,人的社会属性就被大范围剥离了,只是依靠“谁的力气大”这个单一规则作为评判的依据。这样评判出来的结果,假如环境变了,规则变了,就会产生很大的、甚至完全不同的答案。
而校园就是和假想实验中荒岛非常类似的一个环境。但是和校园相比,社会就完全不同了。
步入社会后,差距进一步拉大
除了评判标准的不同带来结果的不同之外,客观来讲,步入社会后,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差距确实还会进一步拉大。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从学校到社会,是一个从“单一属性PK”过渡到“综合属性PK“的过程。
学习是件特别单一的事情,只要你不太笨,那么你的成绩基本是和你的努力程度、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正比的。它的结果相对是可以预见的。但工作、创业就完全不同了,大环境、背景、关系、个人的努力程度,乃至时间点、运气都会影响它,从而带来很不一样的结果,它的可预见性是极低的。
不管是财富的积累还是家族事业的积累,都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往往是数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你看到的是毕业3,5年同学差距拉大,但很可能是在拿你5年的努力和人家整个家族几十年的努力在比较,结果可想而知。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能力、努力就没有意义了呢?完全不是这样的。
首先,如果你不努力,那么你的下一代就会延续你的老路,因为你没有给他积累任何东西。其次,就算是一代人,如果努力足够、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也是完全有很大机会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我们身边白手起家的例子并不鲜见,也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同学通过努力让自己过上很好的生活。总体来说:智商高的、情商高、又愿意努力的人,不管是学校还是校园都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这种改变是一个渐进、长时间的过程,用三五年作为周期去评判太短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对待“同学差距拉大”这件事情,正确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要学会用综合的眼光看待一个人,不要沉溺于校园时期的辉煌。
其次,要坚信努力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命运。只不过要在更长的时间尺度内去看待它,不要急于求成。
差距在点滴之间拉开,记得要保持努力的状态,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
年薪10w和100w的差距
那么,职场10年,差距在哪里呢?最近刘步尘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
人和人的身价几何倍的差距,真的就只是智商、教育背景、能力、勤奋程度所决定的吗?
当然不是。
更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价值观、心态、眼界和选择不同所决定的。
当年你做过的每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每一件赤手空拳迎难而上的事,
每一次抗下的屎盆子,不解释的委屈,
终究牢牢地长在了自己身上,
成为了无欲则刚的真实力。
附:11种独特能力让质量人更成功
不论在私企,还是在外企,凡是成功人士(以下简称他们)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或许正是一般人所缺乏的。他们的成功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机遇好。依质量工程师微信公众号管理团队来看,这些能力可概括为:
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常人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立场上尽快妥善处理。而他们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公司或老板,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方案。面对人的惰性和部门之间的扯皮,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能始终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上去酝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地他们便成为可以信赖的人。
他们具备的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比常人强。总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驾驭事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否则就不会干同样的事情,常人一天忙到晚都来不及;而他们,却整天很潇洒。
老板通常都没时间阅读冗长的文书。因此,学会编写简洁的文字报告和编制赏心悦目的表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们也能将其浓缩阐述在一页 A4纸上。有必要详细说明的问题,再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或表格后面。让老板仅仅浏览一页纸或一张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况。如其对此事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可以通过阅读附件里的资料来了解详情。
他们很在意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政策、报告、计划、方案、统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尤其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遇到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这在任何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的,也不是那个老师能够传授的。
遇到问题,他们不会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做“选择题”。常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领导汇 报、请示解决办法。带着耳朵听领导告知具体操作步骤。这就叫让领导做“问答题”。而他们常带着自己拟定好的多个解决问题方案供领导选择、定夺,这就是常说 的给领导出“选择题”。领导显然更喜欢做的是“选择题”。
当个人目标在一个组织里无法实现,且又暂时不能摆脱这一环境时,他们往往会调整短期目标,并且将该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大家的观点就容易接近,或取得一致,就会有共同语言,就会干的欢快。反过来,别人也就会乐于接受他们。
遇到失败、挫折和打击,他们常能自我安慰和解脱。还会迅速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坚信情况会发生变化。他们信条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或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当发现与老板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佳时,他们会采用迂回的办法,如电子邮件,或书面信函、报告的形式尝试沟通一番。因为,书面沟通有时可以达到面对面语言沟通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较为全面地阐述想要表达的观点、建议和方法。达到让老板听你把话讲完,而不是打断你的讲话,或被其台上的电话打断你的思路。也可方便地让老板选择一个其认为空闲的时候来“聆听”你的“唠叨”。
他们对新组织的企业文化都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换个新企业犹如换个办公地点,照样能如鱼得水般地干得欢畅并被委以重用。
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成败可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对他们来讲,岗位的变化,甚至于饭碗的丢失都无所畏惧。因此,他们承受岗位变化的能力也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的问题。
客观对待忠诚从他们身上你会发现对组织的忠诚。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忠诚并不仅仅有益于组织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为,责任感和对组织的忠诚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他们更清楚投资忠诚得到的回报率其实是很高的。
积极寻求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他们很看重培训的机会,往往在招聘时就会询问公司是否有提供培训的机会。善于抓住任何培训机会。一个企业,如果它的薪酬福利暂时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但却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他们也会一试。毕竟,有些经验不是用钱所能买回来的。
勇于接受份外之事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他们都不轻言放弃,而把它看成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并意识到今天的份外,或许就是明天的份内之事。常看见他们勇于接受别人不愿接受的份外之事,并努力寻求一个圆满的结果。
职业精神他们身上有一种高效、敬业和忠诚的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现代化,拥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将其运用于经营实践中。言行举止无私心,在公司的业务活动中从不搀杂个人私心。这样,就敢于直言不讳,敢于纠正其他员工的错误行为,敢于吹毛求疵般地挑剔供应商的质量缺陷。因为,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待人接物规范化,这也是行为职业化的一种要求。有了这种职业精神的人,到任何组织都是受欢迎的,而且,迟早会取得成功。其实这些能力不应该算是独特,应该把它们当作基础能力来培养才对。
后语:大量朋友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分享、转发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以示鼓励。积善利他、纯公益性质传播管理知识,长期坚持真的很不容易,坚持需要信仰,专注更显执着,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网络信息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推送旨在积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删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