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青苗简报 | 蔡跃洲:数字经济测算

老师简介:蔡跃洲,男,江西省余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注册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

2021年7月21日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跃洲老师担任了青苗计划该场讲授人,讲座主题为“数字经济测算”。本次讲座由赵嘉珩同学主持,第四期青苗计划学员参加,活动分为老师分享与师生交流两个环节。

数字经济自疫情后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学术上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理论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研究数字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蔡老师的讲座主要从数字经济测度实践中的差异、数字经济内涵与测算框架、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特征和数字经济测度再思考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蔡老师从不同机构对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测算引入,说明当前对数字经济范围界定以及具体方法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随后,蔡老师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渗透性、替代性和协同性,它是数字技术全面进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目前数字经济测算面临很多挑战:渗透效应部分剥离比较困难,支出法同样如此,而收入法则操作性不强。

然后,蔡老师从基于增长核算测算ICT对增长贡献度和产业数字化(ICT渗透效应)增加值规模两个方面介绍其测算框架,并从整体和分行业展示了不同机构对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结果,同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每种测算结果的数值差异的原因和优劣。

最后,蔡老师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较,列出不同经济形态差异:在农业经济中,土地、劳动是关键要素,自给自足,相对封闭,效率低下;在工业经济中,资本、劳动是关键要素,社会化大生产,大规模、标准化、低成本,生产效率极大提升,生产力解放;而在数字经济中,数据、资本是关键要素,具有网络化、生态化,高复杂度、高连通性,个性化、定制化生产,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然后,蔡老师列举了增加值及增长核算的缺陷:无论是行业分类还是基于增长核算的产业数字化测算,本质上都没有脱离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惯性思维;都难以对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的运行状况给予全面的展示;供需低成本精准匹配带来的效用提升,无法体现在现有的GDP核算中;成本价格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反而可能带来核算GDP的下降;经济社会运行呈现出的高连通、交互性、融合性、网络化、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无法用GDP表征。

蔡老师根据这些缺陷,介绍了一些可能的测算思路,然后分析了数据要素价值的估算: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基础,具有低成本、大规模可得、非竞争性、易复制性、非排他性/部分排他性、即时性等特征。数据要素能够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当前我国可以从微观运行效率提升机制、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增长潜力、支撑模式创新促进供需匹配等方面采取措施。

在师生交流环节,蔡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同学们积极向蔡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桂平舒同学针对“数字经济和技术进步如何区分”这一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蔡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来自复旦大学的强皓凡同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赵方潇同学针对“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区别与联系”这一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蔡老师认为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是数字经济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一种具体呈现形式。来自浙江大学的崔丽娟同学针对“数字经济与智能化的区别与联系”这一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蔡老师认为智能化是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来自安徽大学的江成涛同学针对“数字经济下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平台与创造者的关系,还是控制关系,如何看待外卖骑手的系统困境”这一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蔡老师针对该问题从从业者与平台这种新型的劳动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整个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加深了自己对于数字经济的认识,激发了对于数字经济测算的思考。

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感谢蔡跃洲老师不辞辛劳志愿为青苗学子授课!

总结青苗学员:杨杰 华中师范大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