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迹攻略 | 甘肃武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一览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武威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1、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批次:第一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凉州区 武威市文化馆
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
2、武威文庙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凉州区 凉州区崇文街43号
文庙院内古建筑群保存完整,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传闻文庙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碑载复建于明英宗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1439),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3、白塔寺遗址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null 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
始建于西夏以前,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萨班居凉州白塔寺,并将其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使之成为凉州四寺之首,名“东部幻化寺”。萨班圆寂后,阔端为其在寺内建灵骨塔一座,俗称白塔,寺因塔名,称“白塔寺”。萨迦派五祖八思巴续建。元末,毁于兵燹。明、清重修。
4、雷台汉墓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凉州区 北关中路
约建于东汉晚期。三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
5、天梯山石窟
批次:第五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凉州区 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
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6、瑞安堡
批次:第六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民勤县 三雷乡三陶村西侧
堡内有房屋140余间,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三进四合院式,为集防卫、民宅、园林艺术为一体的典型的北方地主庄院。也是河西地区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整的一组民间建筑群体。对研究河西民居有重要价值。
7、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凉州区 新华乡缠山村和韩佐乡宏化村祁连山山前二级台地上
一处汇集多个时代、多种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大型古文化遗存地,对我国考古学、汉晋史、西夏史和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该墓群出土的大批汉简,是建国以来我国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为研究汉代经学、版本学、校勘学、古文字学、简册制度、礼俗及养老、尊老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发现的《仪礼简》、《王杖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8、旱滩坡墓群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凉州区 凉州区西南沿祁连山北麓的台地上
具有丰富的汉代和前凉时期文化遗存,不仅为研究汉及前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俗、丧葬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为河西地区的汉晋墓分期断代提供了有力依据。
9、高昌王和西宁王墓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凉州区 永昌镇石碑沟村
国内现存最大的汉、回鹘文和汉、蒙文对照的碑刻,对研究回鹘族的起源流派,汉、蒙、回鹘族的关系以及元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昌王碑记载了回纥在甘肃河西居住和发展的历史,填补了《元史》和《新元史》的空白,是研究斡栾家族及回纥史、河西走廊多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文物资料。
10、海藏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凉州区 金沙乡李家磨村
寺院于明成化二十三年奉敕建造。海藏寺建筑主要包括牌楼、山门、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天王殿、无量殿等,是凉州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寺院,对研究甘青地区古代建筑史、建筑技术、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1、圣容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民勤县 南大街大寺庙巷14号
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崇祯二年重修,清代至民国不断补筑扩建。圣容寺建筑布局合理,屋顶组合丰富,造型别致,对研究河西历史和古建筑艺术有重要价值。
12、天祝东大寺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嘉义 赛什斯镇东大寺村
东大寺是天祝县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藏传佛教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清道光八年重建,道光二十年增建,现存鲁家堪布囊欠等15座单体建筑。建筑采用汉式建筑风格,并与藏传佛教坛城布局相结合,建筑布局及结构独特,兼具民居建筑特色。
免责申明 |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感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