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教我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同时努力去一个做美好的人
虽然我在四中待的时间不长,但四中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在四中的时候,一直说自己是“在好学校里的差学生”,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很差,除了语文以外,其他各科成绩也不算好。但是这所学校教我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且在接受不完美的同时,努力去做一个美好的人。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学到的最重要的做人信念是在四中学到的。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天走进北京四中的场景。我的舅舅是四中40年代末地下党的学生,也是四中的老学生,在我80年代末入学的时候,他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的教授。中间隔了那么多年,但当他带我走进四中那个当时还破破烂烂的校门的时候,迎面见到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舅舅硬生生地把自行车扔在地上,深深地向老教师鞠了一个躬。他说:“王老师,您现在还教书吗?”然后,老师微微一笑,指着我说:“我就教这帮孩子们。”那就是当年教过我舅舅的外语老师王鑫章老师,而我当时上四中的时候外语也是王老师教的。
每一位教过我的四中的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我们那一年高考的录取率是3.5%,可以说竞争非常激烈,当时学生们住校,老师们则是能陪我们多晚就陪我们多晚。记得廖锡瑞老师上课的时候,常常用拳头顶着胃,平常他需要吃那种大片的富丽饼干,还要泡水,因为他的胃被切除了很大一部分。我们上晚自习的时候,他还会去给我们生炉子,怕我们晚上被熏着。
我是一个数学很差的学生,那时熊东仙老师不厌其烦地拿着卷子,追着我给我讲数学,我还经常在操场上躲着熊老师。熊老师最累的时候,血压高压将近200,但是她还是天天在课堂上。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郭老师。有一天早上,郭老师在给我们上地理课,到两节课下课时,他用特别压抑的声音说,就在前一天夜里,他母亲去世了。然而第二天他一堂课也没有误,照常来给我们上课。
印象中最严厉的老师是班主任赵如璋老师,因为他红红的脸庞和雪白的头发,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每天都在训斥说我们不抓紧学习。在我们毕业的时候,他跟我们说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孩子们,我是看不见你们成家了,以后谈恋爱时记住老师一句话:结婚前,睁大眼睛挑,结了婚,就闭了眼睛过。”这句话在我做了老师后多次跟我的学生说过。王鑫章老师在教我们英语的时候已经是72岁高龄,他那一口漂亮的美语发音,我到现在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总是会想起一首歌,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的同学里还有很多位老师,有很多四中人都成为了老师。我们在这里的时候便知道,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老师是用自己生命来提携学生的一批人。
我在上学的时候特别不完美,那个时候除了语文好,别的没有一科成绩是好的,我的数学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文科班有28个同学,我的总分从没进入过前20名,但即使这样,我可以说,我的人格启蒙、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和对我生命的全部自信,是在这里找到的。
作为一个“好学校里的差学生”,我知道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且要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去成为最好的那个人。所以,后来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遇到了多么艰难的坎坷,我都会想,在四中不是照样参加高考了吗?不是照样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中文系了吗?上学的时候,连我考得最差的数学,熊老师不也是给我讲题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吗?我始终认为,在四中,我这么一个成绩差的学生,不还是班里人缘特别好的一个吗?我们班在各种聚会、各种玩的时候还总是说没有我不热闹吗?没有老师放弃过我,没有同学嘲笑过我。
四中鼓励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一个“标准件”,并没有要求这些孩子成为某一个评定书,必须达到某一个分数线、必须考上某一个好学校,也从未说过要成为某个标杆。四中告诉我们的就是,好好做你自己。
上学第一课,我还记得老师说,周总理当年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八十年代这样一个时代真的来临了,能为中华崛起好好念好眼下的书,就是四中人的使命。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做杰出的中国人便成为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