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生殖 | 痛经的中西治疗方案
1.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月经期因溶酶体溶解子宫内膜细胞而释放PG,可引发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1. 痛经患者应重视心理治疗,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体育锻炼。
中医上痛经的主要病机是指:“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虚实两类。不通者,或因肝郁气滞,血海气机不利,经血运行不畅,经血流受阻而致不通则痛。不荣者,由因胞宫虚寒,胞脉失养;或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经行血海更虚,胞脉失于濡养而致不荣则痛。临床常见证候有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胞宫虚寒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等。
1. 经期腹痛首辨病因:痛经的诊断主要是寻找疼痛的原因。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的年龄,痛经开始和持续的时间,疼痛的性质及程度,月经的期、量、色、质等情况。同时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并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变应排除盆腔及周围脏器原有病变,如盆腔炎、膀胱炎、结肠炎、慢性阑尾炎等,这些疾病常在经期加重,引起的疼痛易与痛经相混淆。
2. 疼痛性质要详辨:痛经的主要特征是伴随着月经而周期性发作的疼痛。因此,辨痛是临床辩证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疼痛发生的时间而言,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证;痛在经后多属虚。以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而言,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绵绵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绞痛、冷痛,喜温喜按,多属寒;灼痛恶热,多属热;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或刺痛者,多为血瘀;胀甚于痛者多为气滞;痛在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腰骶病多在肾。临床结合月经情况和全身伴随症状,辨清痛经的寒、热、虚、实。
3. 标本缓急细权衡:引起痛经的原因虽多,但以气血阻滞,不通由痛为主。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于通,即通则不痛之意。根据病情,寒者温而通之,热者清而通之,实者行而通之,虚者补而通之。切忌不审虚实,一味攻伐,这样可引起不良后果。由于痛经的发生是伴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在治疗时要注意服药的时间,若痛经在经前或经行时,应在月经将行时,疼痛未作,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应辩证求因以治本。
4. 选方用药重止痛:痛经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解除患者经期前后的腹痛症状。因此,在辩证诊治的同时应选用相应的止痛药配伍,以增强止痛效果。如寒痛者,选加桂枝、肉桂、小茴香、干姜、吴茱萸、乌药等温经止痛药;热痛者,选加川楝子、牡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止痛药;气滞作痛者选用香附、延胡索、沉香、木香等;因瘀而痛者,选用血竭、三棱、莪术等;湿热痛者选用红藤、败酱草、金银花、蒲公英、皂角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