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饶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上一段说到关羽的缺点“傲气”主要是性格使然,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是年龄。

您看看《三国演义》,前期的关二爷很少有什么太傲慢的表现,基本上还能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唯一一次略微地表现出来一点就是白马坡斩颜良,当时曹操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他来一句:“土鸡瓦犬耳。”就是说这帮都是泥捏的畜生,没什么用。新版三国在这儿给关羽的台词改了,来句:“都是一堆破砖烂瓦。”这么一改,就不知所云了。然后曹操又让他看颜良,他又来句“插标卖首”。就是说他在那儿插个草标卖他脑袋呢,确实有些傲气。不过这会儿的傲还是有来由,有资本的傲,属于战略上藐视敌人,然后战术对头,他又有这个能力,说出来能搂得住,这个没什么问题。

但转折点在哪儿,就在刘备进兵夺取西川,留关羽守荆州开始,诸葛亮临走时问他,如果曹操孙权一块儿来打荆州,你怎么办。关羽回答:“分兵拒之。”就是分兵两路,一块打。诸葛亮一听;“若如此,荆州危矣。”给了他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番对话其实是一个转折点,之前关公虽然与生俱来就有傲气,但能够随时控制住自己。到了这个时候,年岁越来越大,他控制不住自己了,傲气越来越突出。诸葛亮给他那八个字,他是一点儿没听进去。毛宗岗先生在这里批了一句:“未得西川,而荆州之失已兆于此。”西川还没拿下来,荆州丢失的兆头已经出现了。

从这之后,关二爷傲气的表现越来越重,而且经常是没来由地就犯病。比如要到益州和马超比武,荆州的防务他就不管了,这有点儿老小孩的意思了。然后刘备封五虎上将,他一听有黄忠,来了一句:“不与老卒为伍”。当初战长沙的时候,您不是还和人家惺惺相惜来着吗?这会儿就老卒啦!要不说这人上了岁数,就是容易犯糊涂。后面还有孙权给自己儿子提亲,要娶他闺女。虽然勾心斗角,毕竟你们还算同盟,您就算不愿意,也客气客气,找个词儿,来个婉言拒绝,不挺好嘛,都留点面子。他来句“虎女不嫁犬子”。骂这个闲街得罪人,有必要吗?要是年轻时,他绝不会这么说。那会儿都是张飞惹祸,关羽稳重,刘备有事都和二弟商量。关二爷那会儿是熄火的,现在变拱火的了。

这就是人年岁大了,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其实三国里面有这种情况的不止关二爷一个人,曹操也这样。曹操一直就心狠手辣,但壮年时杀人目的性都很强,都是非杀不可的情况。到了晚年,《世说新语》上记载,就因为自己的儿媳,曹植的夫人崔氏穿着过于华丽,就把她杀了。我看网上评论说是因为曹操为了给曹丕继位扫清道路,打击曹植,似乎都有点说不过去,实在是不值当的,他壮年时应该不会这么做,还是老了有点偏执。崔氏他爸爸崔琰死的也挺冤的,就是说了句话让曹操误会了,就把他杀了,这爷俩真是倒霉到家了。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操的进取心也是越来越差,这才有了得陇望蜀的事情。本来拿下张鲁之后,刘备占领的西川一日数惊,这帮人都是惶惶不可终日,憋着叛乱逃亡的大有人在,刘备见这样的就杀,玩了命地杀,不解决问题。当时司马懿和刘晔都劝曹操乘势拿下西川,曹操来这么一句:“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然后就退兵了。后来他知道了当初刘备那边的乱劲儿,又跟刘晔商量,想要出兵,刘晔直接告诉他:“丞相,过这村没这店了。”当初大好的时机,曹操表现出的倦怠,也是上了岁数的老人的特点。当初曹操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会儿他要去远征乌桓,那么多人劝他这一道儿太过凶险,别去了,他还坚持要去,一往无前,弄得自己差点回不来,不过战果辉煌。征乌桓时的曹操和得陇望蜀时的曹操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的就是人壮年和老年不同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纵观曹操这一生,年轻时充满激情,但有时暴躁冲动,比如打徐州,为父亲报仇的时候乱杀无辜;中年时成熟稳重,锐意进取;老年时猜忌好杀,迟暮胆小,关云长水淹七军之后,他居然能想到迁都,壮年时他绝对干不出来。

曹操三个年龄段的特征都很明显,你光看老年时的曹操,很难想象当年他叱诧风云的雄姿;而壮年时的曹操也完全看不出当年讨董卓时那个热血青年的影子。

不过,大部分人恐怕很难把曹操和热血青年这个词儿结合到一起,那么下一段咱们就来聊聊年轻时的曹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