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脏四
形脏四
神脏五
脾
有神脏
无形脏
概括:
中医是
形神统一
研究人的
生命运动
所以五脏
既有形脏
又有神脏
形脏是,有形的脏
有具体,形态结构
形脏的功能
都能落实到
有形的脏上
神脏是无形的脏
没有具体的形态结构
神脏的功能不能够
落实到有形的脏上
西医
只研究形脏
不研究神藏
中医
形脏的功能都与,西医理论可以吻合
神脏的功能都与,西医理论无法吻合
心肝脾肺肾五脏,其神脏功能为:
心主神明,即谓心藏神
肺主宣发肃降,主治节,即谓肺藏魄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即为脾藏意
肝主疏泄,即为肝藏魂
肾藏精,主纳气,即为肾藏志
形脏功能
在解剖学
直接看到:
心脏泵血
肾脏产尿
脾
在解剖学
却找不到
中医的脾非西医的脾
西医的脾,只是一个
可有可无的淋巴器官
中医的脾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生化,主升清,主统血
这些功能都,无法归到
某个有形的,脏腑里头
所以脾
有神脏
无形脏
还是把中医里所谓的“脏”
(准确说法应该是“藏”)
对应于解剖学上的脏器了
心有形脏,心脏能泵血
也有神脏,心“主神明”
心肝肺肾,各有
四形脏、四神脏
共八脏
脾有神脏,无形脏
八脏加一,共九脏
形脏四,神脏五
合九脏,以应之
岐伯曰:
五日谓之候
三候谓之气
六气谓之时
四时谓之岁
各从其主治
五运相袭
而皆治之
终期之日
周而复始
时立气布
如环无端
候亦同法
不知
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
虚实所起
不可为工
几段经文
来自一篇
因为内容
比较典型
所以放在
一起讨论
草的五色,由天之气所成
草之五味,由地之气所成
在人则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如鼻
五味入口
入鼻藏于心肺
入口藏于肠胃
天之五气,使人音色明彰
地之五味,使人五脏气和
天气,养人心与肺
地气,养人五脏之气
鼻唇沟位于,督脉与任脉相交的地方
人中穴位于,鼻唇沟1/3与2/3交接处
称之为人中
是因为此穴位
介于鼻口之间
介于天地之间
当病人
出于昏迷状态
或神志不清时
刺激该穴可使
天地之气相交
从而恢复神志
在人体五脏
之天地关系
肺主降气,服从于天气,通于鼻
脾主升气,升五味之气,通于咽
肺脾
同属太阴经脉
变现于寸口脉
“形脏四,神脏五”
“形藏四”观点很多
我的观点是指:
“水谷、血、气、髓”
四形所藏,成“四海”
即为:
胃为水谷之海
冲脉为血海
膻中为气海
脑为髓海;
“神藏五”:
五藏精,化气生神
脏为阴,主藏精为实体
腑为阳,主排泄糟粕中空
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四海”
东南西北四海
即为河流之源
海水蒸腾为水
蒸气而变为云
云遇寒变为雨
雨水降为河流
阴之五行之
精藏于地下
在人
“四海”为
“胃,冲脉,
膻中,脑”
河流为经脉
与四海相连
阴之
五行之精气
为五脏所藏
与经脉相连
经脉
内连,脏腑
外连,四海与五体
故“形藏四”
与“神藏五”
为供养关系
形之所藏为
神之始终